搜索
首页 《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 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

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

意思:红飘带路幽山翠湿,锦帆大风浪花飘。

出自作者[唐]朱庆馀的《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描绘了河流的新变化,水面平静如镜,碧空如洗,两岸之间,距离突然变得遥远。这种景象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变化无常。 颔联“空馀孤屿来诗景,无复横槎碍柳条。”进一步描绘了诗中的景色,空旷的岛屿上,诗人留下了诗意的痕迹,再无过去的阻碍和纷扰。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生动地描绘了行进在山路上的红旗和随风飘扬的锦帆,以及浪花飞舞的场景。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的热情和豪迈,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理解。他知道雷泽的水滋润着万物,也明白川源的旱苗需要雨水。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点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萍岸新淘见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遥。
空馀孤屿来诗景,无复横槎碍柳条。
红旆路幽山翠湿,锦帆风起浪花飘。
共知浸润同雷泽,何虑川源有旱苗。

关键词解释

  • 风起

    读音:fēng qǐ

    繁体字:風起

    意思:(风起,风起)

     1.风颳起来。
      ▶晋·陆机《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于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

  • 锦帆

    读音:jǐn fān

    繁体字:錦帆

    意思:(锦帆,锦帆)
    亦作“锦颿”。
     
     1.锦制的船帆。亦指有锦制船帆的船。
      ▶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炀帝幸江都……至汴,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綵缆,

  • 浪花

    读音:làng huā

    繁体字:浪花

    英语:spray

    意思:
     1.亦作“浪华”。波浪互相沖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南朝·梁元帝《鸳鸯赋》:“朝

  • 红旆

    读音:hóng pèi

    繁体字:紅旆

    意思:(红旆,红旆)
    红旗。
      ▶唐·高适《部落曲》:“琱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唐·刘禹锡《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青油昼卷临高阁,红旆晴翻绕古堤。”

  • 山翠

    读音:shān cuì

    繁体字:山翠

    意思:翠绿的山色。
      ▶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
      ▶唐·王维《华子冈》诗:“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宋·欧阳修《逸老亭

  • 帆风

    读音:fān fēng

    繁体字:帆風

    造句:

  • 起浪

    读音:qǐ làng

    繁体字:起浪

    意思:揿起波浪。亦喻生事。
      ▶宋·苏轼《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明·冯梦龙《酒家佣•李燮渡江》:“西风起浪发跑跑,扯起子篷儿弗用摇。”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