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潼关》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意思:远方久无外,还用鸡叫。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过潼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 首句“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描绘了国家在战乱和动荡之后,政治环境逐渐趋于平静的场景。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的思考,表达了他对政治环境的关注和期望。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地理环境和道德规范的思考。山河险峻,象征着国家的地理优势,但道德规范才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提醒人们不要忽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这句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方式的反思。在古代,千一百是战争中存活率的一个概率,这里用来比喻国家的生存概率,引申为国家的命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治理方式的深深忧虑,提醒人们要重视国家治理,关注国家的命运。 最后,“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安宁的期望。在古代,“鸡鸣”是警戒的声音,象征着警觉和警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希望人们能够放下警惕,享受和平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政治环境、道德规范、治理方式以及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和感慨,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禁密因离乱,机闲为太平。
山河虽设险,道德岂容争。
不究千一义,空传百二名。
遐方久无外,何复用鸡鸣。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遐方

    读音:xiá fāng

    繁体字:遐方

    英语:distant lands

    意思:犹远方。
      ▶汉·扬雄《长杨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 复用

    读音:fù yòng

    繁体字:復用

    意思:(复用,复用)
    重复运用。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语词复用例》:“古人用助语词,有两字同义而复用者。
      ▶《左传》‘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尚,即犹也。

  • 鸡鸣

    读音:jī míng

    繁体字:雞鳴

    英语:crow

    意思:(鸡鸣,鸡鸣)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
      ▶《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