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湘南杂咏(三首)》 诸镇一如唐末岁,孤忠谁是李长城?

诸镇一如唐末岁,孤忠谁是李长城?

意思:诸镇一到唐末岁,我忠于谁是李长城?

出自作者[明]刘三吾的《湘南杂咏(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遣使频年赴帝京,名为计事岂真情》是一首对政治现实和人性险恶的深刻揭示和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首先,诗人通过遣使频年赴帝京,表面上看是计事,但实际上却暗示了其中的虚伪和险恶。这里的“计事”并非真正的计谋,而是政治权谋的象征,反映了官场上的虚伪和欺诈。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揭示了政治现实中的黑暗面。 其次,诗人在诗中提到了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这是对国家领土状况的描述,暗示了国家的虚弱和无助。同时,朝野犹夸纸上兵,则是对军事策略的讽刺,表明了军事力量的无用和纸上谈兵的虚伪。这种对军事的讽刺和批判,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接着,诗人在诗中提到了诸镇一如唐末岁,孤忠谁是李长城?这句话是对人性险恶的揭示和对忠诚的质疑。在唐末时期,各个藩镇之间互相争斗,忠诚和信任已经荡然无存。诗人以此为喻,暗示了当前政治环境中的险恶和人性的堕落。同时,诗人也提出了谁是真正的忠诚者的问题,表达了对忠诚的质疑和对人性的反思。 最后,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山河依旧天如水,愁听寒鸦日暮声的景象。这是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山河依旧,但国家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使得诗人感到深深的忧愁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政治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遣使频年赴帝京,名为计事岂真情。
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诸镇一如唐末岁,孤忠谁是李长城?
山河依旧天如水,愁听寒鸦日暮声。
¤

关键词解释

  • 一如

    读音:yī rú

    繁体字:一如

    英语:just like

    意思:
     1.完全相同;全像。
      ▶《仪礼•有司彻》:“司马羞湆鱼,一如尸礼。”
      ▶《晋书•郑沖传》:“禄赐所供,策

  • 长城

    读音:cháng chéng

    繁体字:長城

    短语:万里长城

    英语:the Great Wall

    意思:(长城,长城)

     1.供防御用的绵亘不绝的城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