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除日/除夜》 爆竹声中腊已残,绀酥酒暖烛花寒。

爆竹声中腊已残,绀酥酒暖烛花寒。

意思:爆竹声中腊已残,钳酥酒暖照花寒冷。

出自作者[宋]朱淑真的《除日/除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爆竹声中腊已残,绀酥酒暖烛花寒。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风光不一般》是一首描绘春节期间景象的诗,通过对腊月尾声、寒冷的蜡烛、清晨的春色以及新春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和期待之情。 首句“爆竹声中腊已残”描绘了春节期间爆竹声响起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农历腊月已经接近尾声。爆竹在中国春节期间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喜庆和驱邪。这句诗将爆竹声与腊月的结束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热闹而又温馨的感觉。 “绀酥酒暖烛花寒”描绘了酒暖蜡烛寒的场景。绀酥是过年时常用的甜酒,蜡烛在寒冷的天气中显得更加温暖。这句诗通过冷暖对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新年的气息。 “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风光不一般”两句诗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朦胧的晓色笼罩着春天的色彩,新的一年风光让人感到与众不同。这句诗通过清晨的朦胧晓色和春天的色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节期间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和期待之情。通过冷暖对比、朦胧晓色和春天的色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美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爆竹声中腊已残,绀酥酒暖烛花寒。
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风光不一般。
作者介绍 朱淑真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关键词解释

  • 烛花

    读音:zhú huā

    繁体字:燭花

    英语:snuff

    意思:(烛花,烛花)
    亦作“烛华”。
     
     1.蜡烛的光焰。
      ▶南朝·梁元帝《对烛赋》:“烛烬落,烛华明。”

  • 爆竹

    读音:bào zhú

    繁体字:爆竹

    英语:firecracker

    意思:
     1.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捲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

  • 酥酒

    读音:sū jiǔ

    繁体字:酥酒

    意思:古时酒名。
      ▶晋·王羲之《鹰嘴帖》:“鹰嘴爪炙入麝香,煎酥酒一盏服之,治痔瘘有验。”
      ▶宋·苏轼《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诗之一:“使君夜半分酥酒,惊起妻拏一笑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