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尽日偶成》 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

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

意思:残英枝上一痕春,翡翠鸟依依惜另早晨。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春尽日偶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先,诗中的“残英枝上一痕春”一句,描绘了残花枝头上的春意,表达了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这里的“痕”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花朵的凋零,又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无常。 “翠鸟依依惜别晨”一句,则通过描绘翠鸟依依不舍地告别晨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留恋和不舍。这里的“依依”和“惜别”两个词语,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眷恋。 “闻道花源无历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花源”指的是一个没有世俗纷争和烦恼的世外桃源,而“无历志”则暗示了那里的人们过着一种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 最后,“为余衔赠避秦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翠鸟一样,找到一个避世的地方,过上一种宁静、自由的生活。这里的“避秦人”暗示了一个与世隔绝、远离世俗纷争的地方,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优美和韵律的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
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翠鸟

    读音:cuì niǎo

    繁体字:翠鳥

    短语:犀鸟 斑鸠 雷鸟 蜂鸟 布谷鸟 留鸟 知更鸟 信天翁 白头翁 夜莺 百灵 太阳鸟 火烈鸟 百舌鸟 凫 山雀

    英语:kingfisher <

  • 依依惜别

    读音:拼音:yī yī xī bié

    依依惜别的解释

    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词语分解

    • 依依的解释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杨柳依依 ∶恋恋不舍的样子依依不舍二情
  • 惜别

    读音:xī bié

    繁体字:惜別

    短语:生离死别 告别 握别

    英语:be reluctant to part

    意思:(惜别,惜别)
    捨不得离别。
      ▶南朝·

  • 残英

    读音:cán yīng

    繁体字:殘英

    意思:(残英,残英)
    残存未落的花;落花。
      ▶元·尹廷高《扬州后土祠琼花》诗:“无双亭下万人看,欲觅残英一片难。”
      ▶元·陈旅《桃花幽禽图》诗:“莫把残英都蹴尽,无

  • 一痕

    引用解释

    一线痕迹。常形容缺月,等于说一弯。 元 元淮 《端阳新月》诗:“遥看一痕月,掐破 楚 天青。” 明 文徵明 《闲兴》诗之四:“坐久忽惊凉影动,一痕新月在梧桐。” 郭沫若 《瓶》诗之十二:“默默地步入了中庭,一痕的新月爪破黄昏。”

    读音:yī hé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