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赴试途中有感》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意思:连年被槽被红尘,后悔煞驹光二十春。

出自作者[清]李鸿章的《赴试途中有感》

全文创作背景

《赴试途中有感》是清代官员李鸿章在赴京参加科举考试途中创作的诗歌,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感慨。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臣,他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外交谈判,对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具体来说,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列强侵略、民不聊生,国家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鸿章作为清朝的高级官员,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受到了前途未卜的忧虑和感慨。 因此,在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李鸿章创作了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思考。诗歌中描绘了路途的艰辛和孤独,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作者介绍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因其尽忠辅清,才干了得而闻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死后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 伏枥

    读音:fú lì

    繁体字:伏櫪

    意思:(伏枥,伏枥)
    亦作“伏歷”。
     
     1.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
      ▶《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唐·杜甫

  • 红尘

    读音:hóng chén

    繁体字:紅塵

    短语:浊世 江湖 阳间 人世 尘 凡

    英语:human society

    意思:(红尘,红尘)

     1.车马扬起的

  • 频年

    读音:pín nián

    繁体字:頻年

    英语:in consecutive years

    意思:(频年,频年)
    连年,多年。
      ▶《后汉书•李固传》:“明将军体履忠孝,忧存社稷,而频年之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