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失紫竹柱杖颂》 袁门西关失却柱杖,木平万载县里拾得。

袁门西关失却柱杖,木平万载县里拾得。

意思:袁门西关失去了拐杖,木平万载县里捡起来。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失紫竹柱杖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袁门西关失却柱杖,木平万载县里拾得。恰似郑州却出曹门,何处待此左科禅客》。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袁门西关失去拄杖,然后在万载县里拾得与丢失的杖相似的杖这一事件,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诗中提到了“失却柱杖”和“拾得”,这两个动作本身就带有一种生活的无常和偶然性。柱杖是诗人的日常伴侣,它的丢失和找回,可能象征着生活中一些重要事物的得失。这种得失并非必然,而是偶然的,这反映了生活的不可预测性。 其次,“恰似郑州却出曹门,何处待此左科禅客”,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它把找回的杖与“出曹门”的郑州相比较,暗示着找回的杖与失去的杖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而“左科禅客”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在寻求真理或智慧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何处待此左科禅客”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的疑惑和思考。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找到这些禅理或智慧,这可能意味着他对生活的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困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简单的日常事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得失、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并引导我们去寻找生活的真谛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袁门西关失却柱杖,木平万载县里拾得。
恰似郑州却出曹门,何处待此左科禅客。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西关

    读音:xī guān

    繁体字:西關

    意思:(西关,西关)

     1.关隘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七宝山上,隔濡须水与东关对峙。
      ▶三国时为吴·魏间军事要沖。
     
     2.关隘名。在今河南省·信

  • 袁门

    读音:yuán mén

    繁体字:袁門

    意思:(袁门,袁门)
    指汉·袁安的家门。
      ▶唐·白居易《雪中酒熟,欲携访吴监,先寄此诗》:“陈榻无辞解,袁门莫懒开。”

    解释:1.指汉袁安

  • 失却

    读音:shī què

    繁体字:失卻

    英语:lose

    意思:(失却,失却)
    失掉。
      ▶唐·王建《失钗怨》诗:“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三日哭。”
      ▶清·李渔《玉搔头•抗节》:

  • 柱杖

    读音:zhù zhàng

    繁体字:柱杖

    意思:
     1.手杖。
      ▶宋·沈括《梦溪笔谈•异事》:“﹝李遥﹞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他们就满心高兴,用柱杖点着山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