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介甫行畿县》 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

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

意思:厩牧三年厌恶频繁,更何况让持斧似行春。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送介甫行畿县》

全文赏析

这首诗《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句“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直接点明诗人担任乡村官职的三年中,频繁地处理乡村中的各种问题,包括牧养、农事、民事纠纷等。而现在,他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就像在春天行春时,需要处理各种农事问题一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农民的关心。 “民氓堕窳怀宽政,吏士因循倚近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思考。他认为,乡村百姓堕落懒散的原因在于政策过于宽松,而官吏们则因为近亲的关系而因循守旧。这反映了诗人对乡村治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被水田畴思货种,经冬鳏寡待周贫。”这两句诗描绘了乡村的景象,诗人看到了被水淹的田地和等待救助的鳏寡之人,表达了对乡村百姓的深切关怀。 最后,“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和君王一起享受钓鱼的乐趣,这既是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
民氓堕窳怀宽政,吏士因循倚近亲。
被水田畴思货种,经冬鳏寡待周贫。
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持斧

    读音:chí fǔ

    繁体字:持斧

    意思:《汉书•王訢传》:“武帝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群起,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后以“持斧”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
      ▶唐·沈亚之《上家官书》

  • 厌苦

    读音:yàn kǔ

    繁体字:厭苦

    意思:(厌苦,厌苦)
    厌烦以为苦事。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汉

  • 行春

    读音:xíng chūn

    繁体字:行春

    意思:
     1.谓官吏春日出巡。
      ▶《后汉书•郑弘传》:“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与孝廉。”
      ▶李贤注:“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人农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