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始平贻一二宾僚》 儒冠蔼蔼从平津,东阁由来盛众宾。

儒冠蔼蔼从平津,东阁由来盛众宾。

意思:儒冠蔼蔼从平津,东阁由来盛众宾。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始平贻一二宾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儒雅学者的形象和他的教育精神。首句“儒冠蔼蔼从平津,东阁由来盛众宾”,通过“儒冠蔼蔼”形象地描绘了学者的儒雅形象,而“东阁盛众宾”则表现出他广纳宾客,好客之道。这是对学者风范的赞美。 然后,“终始何法忘教育,高卑曾不问疏亲”,这两句展现了这位学者的教育精神,他始终不忘教育,无论高低贵贱,亲疏有度,都一视同仁,体现出他的大公无私和教育理念。 接着,“共陪樽俎无虚日,空喜豀山得主人”,通过描绘学者与日俱增的社交活动,以及他对豀山的热爱,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儒雅风度和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 最后,“白雪屡歌殊未知,自知羞愧后车尘”,这两句表达了学者虽然受到众人的赞美,但他却谦虚自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儒雅学者的形象描绘,赞美了他的教育精神和儒雅风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谦虚自知的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儒冠蔼蔼从平津,东阁由来盛众宾。
终始何法忘教育,高卑曾不问疏亲。
共陪樽俎无虚日,空喜豀山得主人。
白雪屡歌殊未知,自知羞愧后车尘。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平津

    读音:píng jīn

    繁体字:平津

    英语:Beiping-Tianjin

    意思:
     1.坦途;大道。
      ▶晋·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

  • 东阁

    读音:dōng gé

    繁体字:東閣

    意思:(东阁,东阁)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床。”
      ▶唐·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闲扉。”

  • 众宾

    引用解释

    1.古代乡饮酒礼中一般的宾客。《仪礼·乡饮酒礼》:“众宾之席,皆不属焉。”《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 汉 郑玄 注:“宾介,处士之贤者……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然后乐学之道成,而得时从先生耆老,席於众宾之后。”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从之。

  • 儒冠

    读音:rú guān

    繁体字:儒冠

    意思: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

  • 蔼蔼

    读音:ǎi ǎi

    繁体字:藹藹

    英语:lush; luxuriant

    意思:(蔼蔼,蔼蔼)

     1.茂盛貌。
      ▶晋·陶潜《和郭主簿》之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