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三百里,茅苇也还无。
意思:通州三百里,茅草芦苇的还没有。
出自作者[宋]文天祥的《卜神》
全文赏析
这首诗《通州三百里,茅苇也还无。胡骑虎出没,山鼯鬼啸呼。王阳怀畏道,阮籍泪穷途。人物中兴骨,神明为国扶。》是作者对通州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对通州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切之情。
首联“通州三百里,茅苇也还无。”描绘了通州地域广阔,三百里间,满目皆是茅苇,一片荒芜景象。这反映了通州在战乱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的影响,人民生活困苦,环境恶劣。
颔联“胡骑虎出没,山鼯鬼啸呼。”进一步描绘了通州人民生活的艰难。胡骑出没,虎啸猿啼,生动地描绘了战乱时期通州人民的生活环境。
颈联“王阳怀畏道,阮籍泪穷途。”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通州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切之情。王阳因为畏惧道路,不敢前行;阮籍因为身处困境而流泪。这里作者借此表达了对通州人民生活的艰难和国家的关切之情。
尾联“人物中兴骨,神明为国扶。”表达了对通州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切之情。尽管通州人民生活困苦,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国家的希望和支柱。作者以此表达了对通州人民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通州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通州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乱时期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