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虬上人房》 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意思:入道没有来往,清说看到古今。

出自作者[唐]储光羲的《题虬上人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禅意为主题,描绘了禅师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禅的深刻理解。 首联“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直接点明主题,将禅宫和释子(和尚)联系起来,表达了禅宗的精髓和僧人的修行。这里,“分两地”可能指的是禅宗的修行方式,即通过静坐冥想和清谈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而“释子一为心”则表达了僧人修行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心灵的导师,引导人们走向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颔联“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无来去、清言见古今。这里,“入道”指的是修行禅宗之道,即通过冥想和清谈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无来去”表达了时间的无限性和空间的无限性,即一切都在变化中,但本质是永恒的。“清言”指的是清谈,即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智慧和真理。“见古今”则表达了禅宗的时空观,即过去、现在、未来都在心中,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现在的事情正在发生,未来的事情还未发生,但一切都在心中。 颈联“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描绘了禅师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状态。这里,“江寒池水绿”描绘了禅师所处的环境——江边池塘,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山暝竹园深”则描绘了禅师的生活状态——他可能经常在竹园中静坐冥想或与弟子们清谈。这些描绘表现出禅师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状态,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对禅宗生活环境的直观感受。 尾联“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禅宗的真理和智慧如同中天明月一样明亮,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照亮人们的心灵。这里,“中天月”象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照亮人们的心灵。“遥遥散夕阴”则表达了真理和智慧的无限性和超越性,它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照亮人们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禅宗为主题,通过描绘禅师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对禅宗的理解和感悟。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美感。同时,这首诗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
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
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
作者介绍 储光羲简介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关键词解释

  • 古今

    读音:gǔ jīn

    繁体字:古今

    英语:ancient and modern

    意思:古代和现今。
      ▶《礼记•三年问》:“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
     

  • 来去

    读音:lái qù

    繁体字:來去

    英语:make a return journey

    意思:(来去,来去)

     1.来和去;往返。
      ▶晋·鸠摩罗什《十喻诗》:“若能映斯照,万象无

  • 入道

    读音:rù dào

    繁体字:入道

    英语:take part in Taoism

    意思:
     1.合于圣贤之道。
      ▶明·黄绾《明道篇》卷一:“或在同类,偶有一言非及良知,其人本虽君子,亦共

  • 无来

    读音:wú lái

    繁体字:無來

    意思:(无来,无来)

     1.不知所自来。
      ▶《鹖冠子•天权》:“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
     
     2.犹言无一来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