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村居书事四首》 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鍼。

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鍼。

意思:可怜用麻束发髻提篮子的人,也有盲人问点针。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村居书事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刮膜神方直万金,国医曾费一生心。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鍼。》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的诗,它通过描述医疗资源的稀缺和民间医疗的艰辛,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 首句“刮膜神方直万金”描绘了医疗资源的稀缺和珍贵。这里的“刮膜神方”可能指的是一种治疗皮肤疾病的处方,而“直万金”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个处方的重要性,以及获取它的困难和不易。 第二句“国医曾费一生心”则进一步描绘了医疗资源的稀缺和珍贵,这里的“国医”指的是专业的医生,他们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医学知识,然而却难以满足社会的医疗需求。 第三句“可怜髽髻提篮者”描绘了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这里的“髽髻提篮者”可能指的是那些在街头巷尾售卖各种物品的民间医疗者,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医学训练,但却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最后一句“也有盲人问点鍼”则描绘了民间医疗的艰辛和无奈。尽管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医学训练,但他们仍然在努力地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甚至包括针灸这样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资源的稀缺和社会的偏见,他们可能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医疗资源的稀缺和民间医疗的艰辛,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刮膜神方直万金,国医曾费一生心。
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鍼。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提篮

    读音:tí lán

    繁体字:提籃

    英语:cabas

    意思:(提篮,提篮)
    有提梁的篮子。
      ▶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其次是看提篮,有一个包着七元大洋的纸包,打开来数了一回。”

  • 盲人

    读音:máng rén

    繁体字:盲人

    英语:(n) blind person

    意思:失去视力的人。俗称“瞎子”。亦喻胡涂、不明事理的人。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乃错认李

  • 可怜

    读音:kě lián

    繁体字:可憐

    短语:怜 惜 体恤 怜惜 悯 不忍 同病相怜

    英语:pitiful

    意思:(可怜,可怜)

     1.值得怜悯。

  • 髽髻

    读音:zhuā jì

    繁体字:髽髻

    意思:梳在头顶两旁或脑后的髮髻。古时男女皆有,近代常为中老年妇女髮型。
      ▶《新唐书•南蛮传下•乌蛮》:“士多牛马,无布帛,男子髽髻,女人被髮,皆衣牛羊皮。”
      ▶宋·梅尧臣《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