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三》 拨尽琵琶意欲悲,新愁旧梦两依依。

拨尽琵琶意欲悲,新愁旧梦两依依。

意思:拨完琵琶想悲伤,新愁旧梦两依依。

出自作者[宋]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三》

全文创作背景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三》是宋朝诗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事件和汪元量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首先,从历史事件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创作于宋朝被元朝灭亡之后。当时,元朝军队攻占宋朝首都临安,并押送宋朝皇室成员及大量官员北上。这一历史事件对宋朝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元朝统治的不满。 其次,从汪元量的个人经历来看,他曾作为宋朝宫廷的琴师,亲身经历了亡国之痛。在元朝统治下,他深感报国无门,悲愤之余,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三》的创作背景是宋朝灭亡、元朝兴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汪元量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元朝统治的不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拨尽琵琶意欲悲,新愁旧梦两依依。
江楼吹笛三更后,细雨灯前醉玉妃。
作者介绍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旧梦

    读音:拼音:jiù mèng

    旧梦的解释

    比喻过去经历过的事:重温旧梦。

    旧:老旧,这里是曾经的意思,曾经的梦,暗指曾经的生活

    词语分解

    • 旧的解释 旧 (舊) ù 过时的,与“新”相对:旧式。旧俗。 东西因经
  • 意欲

    读音:yì yù

    繁体字:意欲

    短语:待 盘算 打算 计 试图 算计 计算 准备 拟 计较 刻划

    英语:conation

    意思:(参见意慾)

  • 依依

    读音:yī yī

    繁体字:依依

    短语:招展 回荡 高扬 飞扬 飘 袅袅 飘荡 飘忽 飘动 飘摇 飘扬 飘洒 飞舞

    英语:reluctant to leave

    意思

  • 琵琶

    读音:pí pá

    繁体字:琵琶

    英语:lute

    意思: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