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叶致远见赠》 一技文章何足道,要言摩诘是文殊。

一技文章何足道,要言摩诘是文殊。

意思:一个技术文章有什么问题,要说摩诘这文殊。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次韵叶致远见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活的困境和个人的感慨。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期待,现实的挫折,自我劝慰,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同情和理解。 首联“欲求五亩寄樵苏,所至迟留似贾胡。”诗人想要寻找五亩之地寄托生活,但却处处受阻,像商人一样四处漂泊。这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现实的困境。 颔联“信命不须歌去汝,逢人未免叹犹吾。”诗人表达了他顺应命运,不抱怨,不抗争的态度。他遇到人时,不禁感叹,大家都和他一样,处在命运的摆布之中。 颈联“人皆劝我杯中物,我独怜君屋上乌。”人们都劝他借酒消愁,但他却独自怜悯那些在屋顶上孤独悲鸣的乌鸦。这里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悲悯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尾联“一技文章何足道,要言摩诘是文殊。”诗人自谦自己的文章技艺不足挂齿,重要的是能够像摩诘一样具有深邃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这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表达了他对摩诘的敬仰。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欲求五亩寄樵苏,所至迟留似贾胡。
信命不须歌去汝,逢人未免叹犹吾。
人皆劝我杯中物,我独怜君屋上乌。
一技文章何足道,要言摩诘是文殊。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文殊

    读音:wén shū

    繁体字:文殊

    意思: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徵大日如来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徵智慧锐利威勐。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司“理”的普贤菩萨

  • 文章

    读音:wén zhāng

    繁体字:文章

    短语:稿子 章

    英语:article

    意思: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墨子•非乐上》:“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

  • 何足

    读音:hé zú

    繁体字:何足

    意思:犹言哪里值得。
      ▶《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颖心怆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明·李贽《复夏道甫》

  • 道要

    读音:dào yào

    繁体字:道要

    意思:
     1.大要;最主要的方面。
      ▶《管子•任法》:“圣君则不然,守道要,处佚乐,驰骋弋猎,钟鼓竽瑟,宫中之乐,无禁圉也。不思不虑,不忧不图,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垂拱而天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