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草衣文殊赞》 是文殊,非文殊。

是文殊,非文殊。

意思:这是文殊,不是文殊。

出自作者[宋]释心月的《草衣文殊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看似怪异的行为——披草衣,执具书,不洗面,不梳头。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滑稽。然而,诗人并没有简单地以嘲笑或讥讽的态度对待这个行为,而是以一种独特的笔触,赋予了它深层的含义。 “披草衣,执具书”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在追求知识、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无论外在形象如何,都坚定不移地前行。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到诗人对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的赞美。 “面不洗,头不梳”的描绘,则更进一步地展现了这种精神。它暗示了这个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不再受外在形象的限制。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到诗人对这种超越世俗的精神的赞赏。 “是文殊,非文殊”一句,更是引人深思。它似乎在表达,这个行为看似怪异的人,实际上就是我们心中的文殊(佛教中的智慧和慈悲的象征),他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对真理的追求和热爱。 最后,“拟议台山路转迂”一句,则是对前文的转折和引出下文的过渡。它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引出了下文对“迂”的讨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笔触和深层的含义,赞美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真理的追求。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披草衣,执具书。
面不洗,头不梳。
是文殊,非文殊。
拟议台山路转迂。

关键词解释

  • 文殊

    读音:wén shū

    繁体字:文殊

    意思: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徵大日如来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徵智慧锐利威勐。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司“理”的普贤菩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