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得汉彝简周伯宁索香灰》 兰灰能裹寄,长吟尽夜分。

兰灰能裹寄,长吟尽夜分。

意思:兰灰能包裹寄,长吟到深夜。

出自作者[明]刘炳的《得汉彝简周伯宁索香灰》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古彝多款识,蟠螭汉篆存。黄金销土色,翠羽饮雷文。绮席流寒月,银屏度彩云。兰灰能裹寄,长吟尽夜分。》是一首描绘古彝文化与艺术的诗作。 首联“古彝多款识,蟠螭汉篆存”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古彝文化中丰富的款识和蟠螭汉篆的存留。款识是中国古器物上的一种标识,用以标明铸造器物的时代、制作地点、用途和刻记该器物的收藏者姓名等。而“蟠螭汉篆”则是古彝文化中一种特殊的篆刻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颔联“黄金销土色,翠羽饮雷文”进一步描绘了古彝文化的物质遗存——黄金制品在岁月流转中的变化,由最初的黄金色逐渐变为土色,而“翠羽饮雷文”则可能是指古彝文化中的一种图案或纹饰。 颈联“绮席流寒月,银屏度彩云”则从艺术的角度描绘了古彝文化的场景,如华丽的宴席和银屏上的彩云。这两句诗将古彝文化的繁华与寒月、银屏等清冷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尾联“兰灰能裹寄,长吟尽夜分”以一种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古彝文化的怀念与寄托之情。兰灰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着古彝文化的灰烬,而“能裹寄”则表达了对这种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最后一句“长吟尽夜分”则表达了对这种文化的无尽思考与怀念之情,即使是在深夜,也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彝文化的款识、物质遗存、场景、情感等多个方面的描绘,展现出古彝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古彝文化的怀念与寄托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尊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彝多款识,蟠螭汉篆存。
黄金销土色,翠羽饮雷文。
绮席流寒月,银屏度彩云。
兰灰能裹寄,长吟尽夜分。

关键词解释

  • 夜分

    读音:yè fēn

    繁体字:夜分

    英语:midnight

    意思:夜半。
      ▶《韩非子•十过》:“昔者卫灵公将之晋,至濮水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夜分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使人问左右,尽报弗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