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意思:酒醉回来扶路人应该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是一首描绘老年人欢度节日的生动场景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老年人簪花自娱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趣事。
首先,“人老簪花不自羞”,这句诗描绘了一位老者,他年岁已高,但仍喜爱簪花,丝毫不感到羞涩。这里,诗人通过一个“自羞”的反义词,强调了老者簪花的自信和从容,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花应羞上老人头”,这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花儿拟人化,使之具有了情感和思考能力。花儿看到老人簪花,感到羞愧,因为它认为老者与花儿并不相配。这里,诗人通过花儿的羞愧,进一步描绘了老年人对美的追求与年轻人的不同,表达了老年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这两句诗描绘了老年人醉酒归来的场景。由于老年人的喜悦和兴奋,他们喝得微醺,在归家的路上引人注目,甚至引来路人的嘲笑。然而,这种嘲笑并没有让老年人感到尴尬或羞愧,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和快乐。十里长街的珠帘都被撩起半挂,这不仅描绘了老年人归家时街道的热闹场景,也暗示了人们对他们的赞美和祝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老年人欢度节日的场景,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中既有对老年人自信、从容、乐观的赞美,也有对老年人独特审美情趣的描绘,同时也传达出人们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祝福。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