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意思:知音如周郎,讨论也英发。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友人仲纯父的怀念和对其子女的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诗人以“文忠公”称呼已故友人仲纯父,赞扬他的四个子女都才华横溢,超越常人。这一联为全诗奠定了赞美和悼念的感情基调。 颔联“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以明珠比喻仲纯父的才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杰出和光彩照人。 颈联“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用形象的比喻赞美了仲纯父的诗才横溢,诗思敏捷。 接下来几联,诗人表达了对仲纯父去世的哀痛,同时对他的子女寄予了厚望。“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将仲纯父的子女比作知音,赞扬他们议论英发,有才华。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强调仲纯父不仅文章写得好,还在学道上探索深奥,表现了他的博学多才。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描述了仲纯父死后的荣耀,成为长白山的主宰,名字写在天宫的红色门楼上,表现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表达了诗人对仲纯父去世的悲痛,他已经伴随着清颍江的白鸥消逝了。 最后几联,“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诗人转悲为喜,看到了仲纯父的三个少年子女,都具备才华和潜力。他鼓励他们要努力奋发,不畏艰难险阻,希望他们能把这些话记在心里。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对其子女的期望。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仲纯父的才华和光彩,同时也对他的子女寄予了厚望和鼓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
(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道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
”明年,仲纯父没。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英发

    解释

    英发 yīngfā

    (1) [heroic bearing]∶姿态焕然一新,精神饱满

    他的身段颀长,着了军服分外英发

    (2) [glowing]∶[才华、光彩等]表现得超群出众;焕发

    豪气英发

    羽扇纶巾,雄姿英发。&mdash

  • 周郎

    读音:zhōu láng

    繁体字:周郎

    意思:指三国·吴将周瑜。因其年少,故称。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唿为周郎。”
      ▶唐·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知音

    读音:zhī yīn

    繁体字:知音

    短语:至交 忘年交 挚友 好友 契友 密友 莫逆之交

    英语:bosom friend

    意思:
     1.通晓音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