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鹭鸶》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意思: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像银山。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鹭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以激石滩为背景,通过描绘其壮观的景象,表达出一种豪迈、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诗中的“独立亭亭意愈闲”又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 首句“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直接描绘了激石滩的壮观景象。声音如战鼓,显示了其声势浩大;浪色如银山,则表现了其浪涛的雄伟壮观。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句“滩惊浪打风兼雨”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壮观的景象,滩惊浪打描述了浪涛在风和雨的陪伴下,依然勇往直前的气势。这里的“惊”、“打”二字,既写出了浪涛的勇猛,也写出了风的狂暴和雨的急骤。 末句“独立亭亭意愈闲”是诗的转折点,从前面的壮丽景象中抽离出来,诗人似乎在沉思。这里的“独立亭亭”可能指的是诗人独自站在亭子里,眼见壮丽的景象却内心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闲”。这里的“愈闲”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内心平静,超脱世俗;二是即使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诗人依然保持坚韧不屈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激石滩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豪迈、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这种豪放与淡泊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战鼓

    读音:zhàn gǔ

    繁体字:戰鼓

    英语:war drum

    意思:(战鼓,战鼓)

     1.古代作战时为鼓舞士气所击的鼓。
      ▶北周·庾信《奉报寄洛州》诗:“雷辕惊战鼓,剑室动金神

  • 滩声

    读音:tān shēng

    繁体字:灘聲

    意思:(滩声,滩声)
    水激滩石发出的声音。
      ▶南朝·梁元帝《巫山高》诗:“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
      ▶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诗:“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

  • 鼓翻

    读音:gǔ fān

    繁体字:鼓翻

    意思:吹翻。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小屋一时好像只大风浪里的破船,东摆西晃,眼看就要鼓翻了。”

    解释:1.吹翻。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