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意思: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壶头山下的乡村生活为题材,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 首句“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点明了地点,描绘了壶头山下的乡村生活场景,而“巴妇曲中听”则暗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音乐息息相关,音乐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两句描绘了当地的日常生活,井水熬盐,田地耕种,色彩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两句描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虎啸风生,江雨过龙腥,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环境的生动和变化。 最后两句“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表达了对当地能谈者的赞美,他们能够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而这种智慧和才能正是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这也暗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经验传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壶头山下的乡村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当地人民智慧和经验的尊重和传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
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
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
事简能谈者,杨雄所草经。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熬盐

    读音:áo yán

    繁体字:熬鹽

    意思:(熬盐,熬盐)
    提炼盐。
      ▶宋·梅尧臣《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诗:“壶头山下俗,巴妇曲中听,汲井熬盐白,烧田种谷青。”参见“熬波”。

  • 白烧

    读音:bái shāo

    繁体字:白燒

    意思:(白烧,白烧)
    烧酒的俗称。
      ▶王统照《沉船》:“缺角的小木桌放在茅棚下荆棘编的栅门以内,放上一沙壶的山村白烧,一大包花生,两个粗瓷酒杯。”
      ▶魏金枝《奶妈》

  • 田种

    引用解释

    1.耕种。《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田种。” 宋 梅尧臣 《送施司封福建提刑》诗:“铜苗休问发,田种去教亲。” 明 唐顺之 《裕州均田碑记》:“野多陂陀、磽确,上杂砂石,不纯可田种。”

    2.田地。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晋书·刘弘传》:“于时流人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