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浰阳早发》 嚣嚣好名心,嗟我岂独无。

嚣嚣好名心,嗟我岂独无。

意思:众多好名心,唉,我们难道没有。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浰阳早发》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富贵荣枯的淡然态度,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富贵本无定,世人自荣枯”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富贵并非固定不变,人们的荣辱兴衰也是如此。这种看法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起伏的深刻理解。 接着,“嚣嚣好名心,嗟我岂独无”揭示了人们对名声的追求,诗人也并非完全没有这种心愿。但这种追求并非诗人的主要动力,他更重视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不能便退缩,但使进少徐”表达了诗人虽然不追求快速进步,但也不愿退缩,而是选择缓慢而坚定地前行。这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决心。 “我行念西国,已分田园芜”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也接受了自己田园荒芜的现实。这种接受与放下,显示了诗人的豁达。 “南来竟何事,碌碌随商车”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行程,虽然看似忙碌,但实际上并无特定的目的,只是随着商车南行。 “自进苟无补,乃是懒且愚”一句,诗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认为如果前进没有任何补益,那就是懒惰和愚蠢。这体现了诗人的自省和自律。 最后的“人生重出处夫岂徒”是对人生的总结,诗人认为人生的重点在于出处,而非仅仅是表面的成就。 而“永怀江阳叟,种藕春满湖”则表达了诗人对一位老人的怀念,这位老人在春天种满了湖的藕。这既展示了诗人的怀旧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富贵本无定,世人自荣枯。
嚣嚣好名心,嗟我岂独无。
不能便退缩,但使进少徐。
我行念西国,已分田园芜。
南来竟何事,碌碌随商车。
自进苟无补,乃是懒且愚。
人生重出处夫岂徒。
永怀江阳叟,种藕春满湖。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好名

    引用解释

    爱好名誉;追求虚名。《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怨誚滋生,赧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 清 李渔 《慎鸾交·贿蔑》:“那些好名的妓女,箇箇都来嘱託,要我去攛掇文人,把他定做榜首。”

  • 嚣嚣

    读音:áo áo

    繁体字:囂囂

    英语:at ease

    意思:(嚣嚣,嚣嚣)
    I

     1.喧哗貌。
       ▶《诗•小雅•车攻》:“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 独无

    读音:dú wú

    繁体字:獨無

    意思:(独无,独无)
    犹言难道没有。
      ▶《汉书•王莽传中》:“是时争为符命封侯,其不为者相戏曰:‘独无天帝除书乎?’”清·赵青藜《读左管窥•晏婴论》:“况婴系本公族,世为列卿,独无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