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道虔上人游方(一作方干诗)》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

意思: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送道虔上人游方(一作方干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是一首描绘诗人生活和心境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的学习、思考、生活和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首联“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诗人以律仪比喻自己的行为规范,以外学比喻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表达出自己严谨的道德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同时,诗思入禅关则表达了诗人将诗歌创作与禅宗冥想相结合,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颔联“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自然与道合一的境界。烟景是自然风光,随缘则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处世态度。风姿与道闲则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与道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 颈联“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描绘了诗人独自留宿静室,通过咒水等仪式度过空山的生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静谧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尾联“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浮云意指的是浮云飘荡的自由自在,悠悠天地间则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的悠然自得的情感体验。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和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享受生活的美好和自由自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
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诗思

    读音:shī sī

    繁体字:詩思

    意思:(诗思,诗思)
    做诗的思路、情致。
      ▶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清·王夫之《乍开梅》诗:“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诗

  • 律仪

    读音:lǜ yí

    繁体字:律儀

    意思:(律仪,律仪)

     1.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
      ▶《大乘义章》卷十:“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

  • 禅关

    读音:chán guān

    繁体字:禪關

    意思:(禅关,禅关)

     1.禅门。
      ▶唐·李白《化城寺大钟铭》:“方入于禅关,睹天宫峥嵘,闻钟声琐屑。”
      ▶宋·梅尧臣《会善寺》诗:“琉璃开净界,薜荔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