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
意思: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悲哀。
出自作者[明]贝琼的《经故内》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中玉殿》是一首描绘宫廷衰败,天子蒙难,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诗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回。”描绘了山中宫殿的荒芜和寂静,苔藓爬满了宫殿的每一角落。这里“玉殿”可能指代的是曾经的皇宫,“苍苔”则象征着宫殿的冷清和荒废。而“天子蒙尘”则暗示了政治动荡,国家陷入了困境。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江来。”这一联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地脉与沧海相联系,形容其地脉不断,仿佛沧海未断。而“潮声犹上浙江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河依旧的景象,即使在动荡之后,江潮依然如故。这里诗人试图传达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面临困境,山河依然存在,象征着国家的希望并未完全消逝。
“百年禁树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这一联诗人描绘了宫中的树木和花朵。尽管经历了动荡,但宫中的花树依然在春天盛开,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然而,“知谁惜”暗示了这些花树无人照料,充满了荒凉之感。这里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一联“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这里诗人运用了庾信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哀痛之情。白头庾信,形象苍老,白发苍苍,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玉殿的荒芜、山河的依旧、宫花的顽强以及诗人的哀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