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和王校勘中秋月》 趋府逸才过鲍掾,不辞终夕赏清晖。

趋府逸才过鲍掾,不辞终夕赏清晖。

意思:到府逸才过鲍掾,不拒绝一晚上赏清晖。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次韵和王校勘中秋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广寒仙子的美丽,以及秋夜的美丽景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惬心期”、“木叶稀”、“星北共”、“鹊南飞”等,表达了诗人对仙子和秋夜的深深赞美之情。 首联“广寒仙署惬心期,秋半梧台木叶稀”,诗人用“广寒仙署”来形容仙子的美丽和神秘,用“惬心期”表达了诗人对仙子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描绘了秋夜的景色,“秋半梧台木叶稀”,梧桐树叶在秋天的半晚已经稀疏,与仙子的美丽形成了一种对比,更加强调了仙子的美丽和神秘。 颔联“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赋鹊南飞”,诗人通过描绘“星北共”来表达对仙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南飞的鹊儿的同情。这一联也暗示了诗人对仙子和秋夜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颈联“光含绮席传三雅,影逗兰房撤九微”,诗人用“光含绮席”和“影逗兰房”来描绘秋夜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仙子的赞美之情。诗中“传三雅”和“撤九微”这两个词语也表达了诗人对仙子和秋夜的深深敬仰之情。 尾联“趋府逸才过鲍掾,不辞终夕赏清晖”,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仙子和秋夜的深深喜爱之情,愿意与鲍掾一样,为了欣赏清晖而终夜不眠。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仙子和秋夜的深深眷恋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广寒仙子的深深赞美和对秋夜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广寒仙署惬心期,秋半梧台木叶稀。
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赋鹊南飞。
光含绮席传三雅,影逗兰房撤九微。
趋府逸才过鲍掾,不辞终夕赏清晖。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逸才

    读音:yì cái

    繁体字:逸才

    意思:
     1.指出众的人才。
      ▶《后汉书•蔡邕传》:“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清·钮琇《觚賸•河东君》:“唯博学好古,旷代逸才,我乃从之。

  • 清晖

    读音:qīng huī

    繁体字:清暉

    意思:(清晖,清晖)

     1.明凈的光辉、光泽。
      ▶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
      ▶南朝·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昏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