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齐天乐·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意思:远方又遇到重五角粒包金,菖蒲泛玉,风化物依然荆楚。

出自作者[宋]杨无咎的《齐天乐·疏疏数点黄梅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疏疏数点黄梅雨》是一首描绘端午节风物的诗,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怀念。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中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的景象,细雨洒落,空气中弥漫着黄梅的清新。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开始准备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包粽子、插菖蒲,这些习俗在荆楚之地依然如故。 接着,作者通过描述人们穿戴的端午节特有的服饰——艾虎、钗袅朱符、臂缠红缕,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氛围。这些细节描绘生动而富有地域特色,使人仿佛置身于端午节的现场。 然后,诗中又提到了端午节的重要活动——赛龙舟。作者用“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一句,将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引出。龙舟竞渡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历史传承和文化记忆。 接下来,作者用“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来形容听歌看戏的感觉,端午节的戏曲表演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这不仅是对传统娱乐活动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最后,“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描绘了端午时节荷花的盛开,以及人们陶醉在节日欢乐中的情景。而“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则以听觉描写收尾,表现了人们在端午时节悠哉游哉的状态,以及对于节日的深深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习俗和风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怀念。同时,诗中也有对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的体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关键词解释

  • 荆楚

    读音:jīng chǔ

    繁体字:荊楚

    英语:Jingchu

    意思:(荆楚,荆楚)

     1.荆为楚之旧号,略当古荆州地区,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

  • 角黍

    读音:jiǎo shǔ

    繁体字:角黍

    意思: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晋·周处《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

  • 包金

    读音:bāo jīn

    繁体字:包金

    英语:cover with gold leaf

    意思:
     1.用薄金叶包在金属首饰的外面。如:包金耳坠;包金镯子。
     
     2.犹包银。参见“包银

  • 殊方

    读音:shū fāng

    繁体字:殊方

    英语:different directions or tendencies; strange lands; distant regions

    意思:
     1.不同

  • 重五

    读音:zhòng wǔ

    繁体字:重五

    意思:农历五月初五日。即端午节,又称重午。
      ▶宋·王楙《野客丛书•重三》:“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
      ▶明·袁宏道《和伯修家字》:“京师盛重五,所在竞繁华。”

  • 菖蒲

    读音:chāng pú

    繁体字:菖蒲

    英语:calamus

    意思: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似剑形。肉穗花序圆柱形,着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根茎亦可

  • 风物

    读音:fēng wù

    繁体字:風物

    英语:scenery

    意思:(风物,风物)

     1.风光景物。
      ▶晋·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宋·张昇《

  • 依然

    读音:yī rán

    繁体字:依然

    短语:还 一如既往 仍 依然故我 依然如故 反之亦然 照例 照样

    英语:still

    意思:
     1.依旧。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