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李翼》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意思:门外碧潭春洗,楼前红烛夜迎人。

出自作者[唐]韩翃的《赠李翼》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乐观态度。 首句“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一个王孙般的公子别舍在华丽的马车旁,他并不羡慕空洞的名声,而是乐于自己的生活。这里,“朱轮”象征着权力和财富,“不羡空名”则表达了他的务实和满足。他并不追求虚无的名声和地位,而是享受自己的生活,这体现了他的独立和自信。 第二句“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生动的画面。门前碧绿的潭水洗刷着骏马,楼前红烛在夜晚迎接客人。这里,“碧潭”和“红烛”象征着生活的繁华和热闹,“洗马”和“迎人”则描绘了生活的忙碌和热情。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繁华和热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画面生动活泼,情感真挚热烈。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乐观态度,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独立和自信。这首诗的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乐观情感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生活的繁华和热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乐观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作者介绍 朱熹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关键词解释

  • 红烛

    读音:拼音:hóng zhú

    红烛的解释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
  • 烛夜

    读音:zhú yè

    繁体字:燭夜

    意思:(烛夜,烛夜)

     1.照亮黑夜。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毓问辂:‘天下常太平否?’”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三五盈月,清耀烛夜,可以远望,及其在

  • 迎人

    读音:yíng rén

    繁体字:迎人

    意思:
     1.迎接来人。
      ▶宋·梅尧臣《对雪忆林逋》诗:“樵童野犬迎人后,山葛棠梨案酒时。”
      ▶沈从文《湘行散记•鸭窠围的夜》:“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