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废褒能寺》 枯松乱竹一丘陵,曾此开堂演上乘。

枯松乱竹一丘陵,曾此开堂演上乘。

意思:枯松乱竹一丘陵,曾这样开堂演上乘。

出自作者[明]圆印持的《废褒能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景象的诗,通过对寺庙中枯松、乱竹、鸦鸟、翁仲、鬼火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独特情感和思考。 首句“枯松乱竹一丘陵,曾此开堂演上乘”,诗人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枯松乱竹形成了一片丘陵,暗示了寺庙的古老和静谧。而寺庙也常常是佛教教义传播和修行的重要场所,诗人在此开堂演上乘,展现了寺庙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瞰祭鸦如放生鸟,扫坟人似远归僧”,这两句通过描绘鸦鸟和扫坟人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寺庙的日常生活和氛围。诗人将瞰祭鸦鸟视为放生鸟,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慈悲之心。扫坟人如同远归的僧人,暗示了寺庙的庄严肃穆和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刹竿倒处见翁仲,鬼火移时替佛灯”,诗人通过描绘刹竿和鬼火的形象,进一步表达了对寺庙的独特情感。刹竿是寺庙的标志性建筑,倒下时则象征着寺庙的衰败和历史的沧桑。鬼火则代替了佛灯,暗示了寺庙的神秘和幽暗。 最后,“片碣欲书闲姓字,不知敕赐有褒能”,诗人表达了对寺庙历史的思考和对寺庙的敬意。诗人想要在碑碣上写下寺庙的历史和功绩,但却不知道是否得到了皇帝的敕赐和褒奖。这表现出诗人对寺庙历史的尊重和对佛教文化的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枯松、乱竹、鸦鸟、翁仲、鬼火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古老、静谧、神秘和庄严。同时,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佛教文化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敬仰。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是一首描绘寺庙景象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枯松乱竹一丘陵,曾此开堂演上乘。
瞰祭鸦如放生鸟,扫坟人似远归僧。
刹竿倒处见翁仲,鬼火移时替佛灯。
片碣欲书闲姓字,不知敕赐有褒能。

关键词解释

  • 开堂

    读音:kāi táng

    繁体字:開堂

    英语:hold a court

    意思:(开堂,开堂)

     1.宋代译经院翻译新经时的仪式。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太平兴国中,

  • 丘陵

    读音:qiū líng

    繁体字:丘陵

    短语:峰峦 山峦 分水岭 峦 层峦迭嶂

    英语:hills

    意思:
     1.连绵不断的山丘。
      ▶《易•坎》:“天险,

  • 上乘

    读音:shàng chéng

    繁体字:上乘

    英语:the Great Vehicle

    意思:I

     1.佛教语。即大乘。
       ▶唐·李邕《岳麓寺碑》:“﹝若法愍禅师﹞注《大道经》

  • 枯松

    读音:kū sōng

    繁体字:枯鬆

    意思:
     1.枯藁的老松。
      ▶唐·李白《蜀道难》诗:“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唐·皇甫曾《送着公归越》诗:“石床埋积雪,山路倒枯松。”
      ▶宋

  • 一丘

    亦作“ 一邱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