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念奴娇 石头城》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意思:几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出自作者[清]郑燮的《念奴娇 石头城》

全文创作背景

**《念奴娇 石头城》的创作背景与郑板桥在雍正十年(1732年)参加的乡试有关**。他在南京的江南贡院参加了这次乡试,考试结束后,他游览了南京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石头城。这座城市的遗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词。词中通过描绘石头城的险要,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作者介绍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关键词解释

  • 风起

    读音:fēng qǐ

    繁体字:風起

    意思:(风起,风起)

     1.风颳起来。
      ▶晋·陆机《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于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

  • 芦花

    读音:lú huā

    繁体字:蘆花

    英语:reed catkins

    意思:(芦花,芦花)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

  • 作作

    读音:zuò zuò

    繁体字:作作

    意思:
     1.形容光芒四射。
      ▶《史记•天官书》:“岁阴在酉,星居午……作作有芒。”
      ▶清·黄景仁《念奴娇•虞山旅舍》词:“此际乌啼星作作,凉露碧天如水。”

  • 渔笛

    读音:yú dí

    繁体字:漁笛

    意思:(渔笛,渔笛)
    渔人的笛声。
      ▶唐·杜牧《登九峰楼》诗:“牛歌渔笛山月上,鹭渚鶖梁溪日斜。”
      ▶宋·柳永《六幺令》词:“波声渔笛,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