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
意思:我长他三十年,所以当秉烛出游。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春日六言十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描绘和赞美陶渊明的人生观和行为的。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人,他以其高尚的人格和清新的诗文闻名于世。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陶渊明的知命、登皋临流以及作者自己的年龄和出游,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首句“渊明甫涉知命,汲汲登皋临流”中,“知命”一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指对命运的认知和接受。陶渊明刚刚步入知命的年纪,就已深知人生的起落与命运的无常,他急切地登高临水,欣赏流水美景。这描绘了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一句中,“渠”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这里代指陶渊明。“侬”是吴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表示“我”。作者表示自己已经长到陶渊明三十岁,应该像他一样秉烛夜游,去体验生活、欣赏自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陶渊明的知命、登皋临流以及作者自己的年龄和出游,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尚人格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也通过这种赞美,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仰和赞美的诗篇,它通过描绘陶渊明的人生观和行为,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