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日六言十二首》 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

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

意思:我长他三十年,所以当秉烛出游。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春日六言十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描绘和赞美陶渊明的人生观和行为的。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人,他以其高尚的人格和清新的诗文闻名于世。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陶渊明的知命、登皋临流以及作者自己的年龄和出游,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首句“渊明甫涉知命,汲汲登皋临流”中,“知命”一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指对命运的认知和接受。陶渊明刚刚步入知命的年纪,就已深知人生的起落与命运的无常,他急切地登高临水,欣赏流水美景。这描绘了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一句中,“渠”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这里代指陶渊明。“侬”是吴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表示“我”。作者表示自己已经长到陶渊明三十岁,应该像他一样秉烛夜游,去体验生活、欣赏自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陶渊明的知命、登皋临流以及作者自己的年龄和出游,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尚人格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也通过这种赞美,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仰和赞美的诗篇,它通过描绘陶渊明的人生观和行为,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渊明甫涉知命,汲汲登皋临流。
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秉烛

    读音:bǐng zhú

    繁体字:秉燭

    英语:hold a candle

    意思:(秉烛,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孟浩然《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 出游

    读音:chū yóu

    繁体字:出游

    短语:漫游 周游 遨游 观光 旅游 云游 游历 游览

    英语:go on a journey

    意思:(参见出游)
    见“出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