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周养安篝灯纺读图》 新说改家范,孰念放而失。

新说改家范,孰念放而失。

意思:新的说法改家范,谁想放纵而失去。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题周养安篝灯纺读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一位孤儿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诗中描绘了母亲在穷困中挣扎,往事历历在目,读书声和机声在夜深人静时响起,令人感到凄凉。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贤豪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的“梧几起哀音,披图荡胸肊”一句,表达了作者在看到母亲的照片时,心中涌起的悲伤和感慨。而“附以熙甫状,惨淡孤儿笔”则表达了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充满了哀伤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描述过去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通过朴素、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性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梧几起哀音,披图荡胸肊。
附以熙甫状,惨淡孤儿笔。
维母丁穷屯,影事悬历历。
机声读书声,依倚中夜泣。
贤豪基树立,一灯辉其国。
新说改家范,孰念放而失。
儿味保恩勤,人纪有胶漆。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家范

    读音:jiā fàn

    繁体字:家範

    意思:(家范,家范)
    治家的规范、法度、风教。
      ▶《旧唐书•崔珙传》:“礼乐二事,以为身文;仁义五常,自成家范。”
      ▶宋·陈亮《祭王文卿父母文》:“昔我诸兄与其乡人诸

  • 新说

    读音:xīn shuō

    繁体字:新說

    意思:(新说,新说)
    新的学说。
      ▶宋·苏轼《送程建用》诗:“十年困新说,儿女争捕影。”
      ▶宋·崔鶠《再论冯澥疏》:“王安石用事,皆目为流俗之人,尽逐去之,乃自为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