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乡僧德璘二首》 不妨参透诸方得,别有宫墙第一层。

不妨参透诸方得,别有宫墙第一层。

意思:不妨参考透过各方得到,另外有墙第一层。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送乡僧德璘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披僧袍的诗人,虽然出身士族,但却选择了禅僧的生活。他参透佛教教义,达到了诸方得悟的境界,从而进入了更深一层的禅境。整首诗表达了这位僧侣禅悟的过程和境界,以及他对禅宗哲学的领悟和体验。 首句“衲子向来元士子,诗僧遮莫更禅僧”中,“衲子”指僧侣,“元士子”指出身士族,“诗僧”指身为僧侣的诗人,“禅僧”指参禅的僧侣。整句表明这位僧侣出身士族,不仅是诗人,更是参禅悟道的禅僧。 次句“不妨参透诸方得,别有宫墙第一层”中,“不妨”表示可以、能够,“参透”指参悟透彻,“诸方得”指得到各方的认可,“别有”指另外有,“宫墙第一层”指更深一层的禅境。整句表达了这位僧侣通过参悟佛教教义,得到了各方的认可,进入了更深一层的禅境。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禅宗哲学的精髓和境界,展现了僧侣禅悟的过程和体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衲子向来元士子,诗僧遮莫更禅僧。
不妨参透诸方得,别有宫墙第一层。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宫墙

    读音:gōng qiáng

    繁体字:宮墻

    英语:palace wall

    意思:
     补证条目
    1.指宫廷的围墙。
    ▶《普曜经·欲生时三十二瑞应品》:“池中奇华,异类之鸟,数千百种,严

  • 参透

    读音:cān tòu

    繁体字:參透

    英语:see through

    意思:(参透,参透)
    犹参破。透彻地领悟。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摺:“若不是我参透玄机,则这利名场,风波海,虚耽

  • 不妨

    读音:bù fáng

    繁体字:不妨

    英语:there is no harm in

    意思:
     1.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

  • 诸方

    读音:zhū fāng

    繁体字:諸方

    意思:(诸方,诸方)

     1.各地方。
      ▶《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辄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梁元帝《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