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意思:醉饱高睡觉真事业,这一生有味道在三个多。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全文赏析

这首诗《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是一首描绘夏日生活的诗篇,它以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生活的美好和悠闲。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就以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初夏的景象。成熟的枇杷像金黄色的珠子一样诱人,而桑落酒则像淡雅的玉色蛆虫一样清新。这两种食物都是夏日常见的,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同时也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 接下来的两句“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描绘了诗人在夏日午后,暂时借用精致的酒杯,用来浇去腹中的饥饿,这不仅是对夏日食物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的食物,青色的槐芽饼漂浮在碗中,红点般的藿叶鱼在冰盘上闪耀。这不仅是对食物的描绘,也象征着生活的多彩和丰富。 最后两句“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是对生活态度的描绘,诗人认为醉饱之后的高眠是人生的真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繁琐事务的疏离。而“此生有味在三余”中的“三余”指的是《三国志·王肃传》中的名言“三余读书”,即冬者岁之馀(余),夜者日之馀(余),阴雨者时之馀也。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鲜明的色彩,展现了夏日生活的美好和悠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热爱。这首诗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的诗篇,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
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
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有味

    读音:yǒu wèi

    繁体字:有味

    英语:[医] sapidity

    意思:
     1.有意味;有情趣。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论》:“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唐

  • 此生

    读音:cǐ shēng

    繁体字:此生

    意思:这辈子。
      ▶唐·李商隐《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里,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 事业

    读音:shì yè

    繁体字:事業

    英语:undertaking

    意思:(事业,事业)

     1.事情的成就;功业。
      ▶《易•坤》:“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 醉饱

    读音:zuì bǎo

    繁体字:醉飽

    意思:(醉饱,醉饱)

     1.谓酒食过度。
      ▶《左传•昭公十二年》:“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孔颖达疏:“食充其腹谓之饱,酒卒其量谓之醉。醉饱者,是酒食

  • 高眠

    读音:gāo mián

    繁体字:高眠

    意思:
     1.高枕安眠。
      ▶唐·耿湋《春日题苗发竹亭》诗:“闲咏疏篁近,高眠远岫微。”
      ▶宋·王禹偁《五更睡》诗:“左宦离双阙,高眠尽五更。”
      ▶清·李

  • 真事

    读音:zhēn shì

    繁体字:真事

    英语:real event

    详细释义:真实不假的事。红楼梦?第十九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且又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

  • 三余

    读音:sān yú

    繁体字:三餘

    意思:(三余,三余)

     1.《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