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闽中春暮》 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意思:倚遍栏杆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闽中春暮》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吴山入梦驿程赊,身逐孤帆客海涯》是一首描绘离乡背井、远行在外的诗人内心的情感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迷茫。 首联“吴山入梦驿程赊,身逐孤帆客海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吴山入梦,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孤帆、海涯等词则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颔联“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归家”,诗人以季节和路程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迷茫。九十日春多雨,意味着春天的时间很长,但雨天也多,暗示了诗人的心情也如同这雨天一般,充满了迷茫和忧虑。三千里路未归家,则表达了诗人的离家之远和思乡之切。 颈联“桄榔土润蛮烟合,杨柳江深瘴雾遮”,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桄榔树、杨柳江等描绘了异乡的风景,而烟、雾等词则暗示了环境的恶劣和危险。这些景色描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异乡的陌生感和迷茫,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迷茫。 尾联“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诗人以愁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深。杜鹃啼过木兰花,则以声音和花为媒介,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迷茫。诗中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语言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乐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山入梦驿程赊,身逐孤帆客海涯。
九十日春多是雨,三千里路未归家。
桄榔土润蛮烟合,杨柳江深瘴雾遮。
倚遍阑干愁似海,杜鹃啼过木兰花。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木兰

    读音:mù lán

    繁体字:木蘭

    英语:magnolia

    意思:(木兰,木兰)

     1.香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

  • 阑干

    读音:lán gān

    繁体字:闌乾

    英语:across; crisscross

    意思:(阑干,阑干)

     1.横斜貌。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 木兰花

    引用解释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唐 、 五代 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 五代 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 宋 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

  • 鹃啼

    读音:juān tí

    繁体字:鵑啼

    意思:(鹃啼,鹃啼)
    相传杜鹃啼声凄苦。因多用以形容人的思念之苦或悲怨之深。
      ▶元·虞集《送王君实御史》诗:“莺满辋川君定到,鹃啼剑阁我思归。”
      ▶元·王元鼎《雁传书

  • 兰花

    读音:lán huā

    繁体字:蘭花

    短语:

    英语:orchid

    详细释义:兰科植物的统称。为多年生草本。叶多数丛生,细长而尖,平行脉。花茎自叶中抽出,上有一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