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鹭鸶》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意思:不要向人夸耀早白,也知道常有羡慕心。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鹭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下柳树、风中柳枝、水面倒影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平静。 首先,“斜阳澹澹柳阴阴”描绘了夕阳下柳树的美丽景象。斜阳洒在柳树上,使得柳树显得更加美丽,而柳阴则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这里的“澹澹”和“阴阴”两个词语,使得夕阳和柳树的形象更加生动和鲜明。 接着,“风袅寒丝映水深”进一步描绘了风中柳枝的美丽景象。风中摇曳的柳丝和水面深处的倒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袅”字用得巧妙,形象地描绘了风的轻盈和柳丝的柔美。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谦虚和内敛的情感。诗人并没有向人夸耀自己的美丽,而是知道自己在自然中自有其美妙之处,就像鱼儿向往清澈的水一样自然。这里的“羡鱼心”是一个典故,源自于《淮南子》中的“临河而羡鱼”,比喻求贤若渴。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的谦虚和内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适合在宁静的夜晚或黄昏时分细细品味,感受诗人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素白

    读音:sù bái

    繁体字:素白

    意思:
     1.纯洁清白。
      ▶《淮南子•主术训》:“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
      ▶唐·罗隐《鹭鸶》诗:“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2.洁白

  • 不要

    读音:bú yào

    繁体字:不要

    短语:无须 无需 不必 不用

    英语:don\'t!

    意思:表示禁止和劝阻。
      ▶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不

  • 白也

    读音:bái yě

    繁体字:白也

    意思:白,指唐诗人李白;也,助词,无义。语出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白也诗无敌。”后因用作李白的代称。
      ▶郁达夫《寄曼陀长兄》诗:“书剑飘零伤白也,英雄潦倒感黄金。”

  • 知常

    读音:zhī cháng

    繁体字:知常

    意思:瞭解社会常规;瞭解自然法则。
      ▶《逸周书•大聚》:“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设其利,而民自至……此谓归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
      ▶《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