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兴,三叠前韵》 逝水为谁留泡影,流光不惜分馀阴。

逝水为谁留泡影,流光不惜分馀阴。

意思:去水是谁留在水中的泡影,流光不惜把余生。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秋兴,三叠前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秋烟漠漠锁荒林,隔岸楼居气象森》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魅力。 首先,诗的开头“秋烟漠漠锁荒林,隔岸楼居气象森。”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烟霭朦胧,笼罩着荒芜的树林,隔岸的楼阁,景象森严。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荒林和楼居的对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逝水为谁留泡影,流光不惜分馀阴。”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逝去的流水只留下一片泡影,而时光却毫不吝惜地流逝,不留下一丝馀阴。诗人通过流水和光阴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和惋惜。 “一场筵散轻分手,千里月明共此心。”这两句诗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诗人与朋友欢聚一堂,但筵席散后却轻易地分别了,心中不禁感到轻愁。而此时,远隔千里的明月照亮彼此的心,更增添了离别的痛苦。 “等是不堪愁里听,朝来寒雨晚来砧。”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和无奈。“等是不堪愁里听”是对前面离别、时光流逝等情感的总结,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愁苦。“朝来寒雨晚来砧”则描绘了秋雨打在屋顶上的声音,如同离别之人的叹息,让人倍感凄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奈和愁苦。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这首诗的韵味十足,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烟漠漠锁荒林,隔岸楼居气象森。
逝水为谁留泡影,流光不惜分馀阴。
一场筵散轻分手,千里月明共此心。
等是不堪愁里听,朝来寒雨晚来砧。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逝水

    读音:shì shuǐ

    繁体字:逝水

    意思: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许浑《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 泡影

    读音:pào yǐng

    繁体字:泡影

    英语:visionary hope, plan, etc.

    意思:泡泡和影子。佛教用以比喻事物的虚幻不实,生灭无常。后比喻落空的事情或希望。
      ▶《金刚经•

  • 流光

    读音:liú guāng

    繁体字:流光

    英语:streamer

    意思:
     1.谓福泽流传至后世。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宋·罗大经《鹤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