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

意思:锡拐杖靠枯死松树,标准床照深竹。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描绘了寺院南面的山峰,以及作者在山中的日常生活。 首句“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描绘了寺院南面的山峰连绵不绝,峰顶翠色欲滴,如同可以捧起的景象。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将山峰的秀美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描绘了作者与老僧一同用餐,并在前一天夜晚在山崖下过夜的情景。这种与自然和神灵的亲近,体现了作者对山林的热爱和尊重。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细节,他倚靠在枯树上,绳床上透出深深的竹影,表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东谿草堂路,来往行自熟。”描绘了作者对东溪草堂路的熟悉,表达了他对山林生活的熟悉和自在。 “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的山林生活的向往,他觉得生活就在云山之间,没有人能束缚他。这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
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
东谿草堂路,来往行自熟。
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锡杖

    读音:xī zhàng

    繁体字:錫杖

    英语:Buddhist monk\'s staff

    意思:(锡杖,锡杖)
    僧人所持的禅杖。其制:杖头有一铁捲,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梵名隙弃罗(Kha

  • 深竹

    读音:shēn zhú

    繁体字:深竹

    意思:茂密的竹林。
      ▶唐·张南史《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解释:1.茂密的竹林。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