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湘寇》 楚为贫乡乃其素,应此调发宁能禁。

楚为贫乡乃其素,应此调发宁能禁。

意思:楚国为贫困乡是他一向,应此调宁能禁止。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湘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场景,以及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人民因此遭受的痛苦。 诗的开头,“衡湘有寇未诛剪,杀气凛凛围江浔。”,诗人直接点明了战争的背景和氛围,即一场未结束的战争,使得杀气腾腾,笼罩在江边。 接着,“北兵居南匪便习,若以大舶乘高岑。”描述了北方士兵在南方的不适应,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地形的不利。 “伧人操兵快如鹘,千百其旅巢深林。”和“超突溪崖出又伏,势变不易施戈镡。”则生动地描绘了敌方士兵的勇猛和狡猾,他们快速如鹘,潜伏在深林和溪崖中,使得战争形势变得复杂难测。 然后,“群党争夸杀吏士,白骨弃野谁棺衾。”揭示了战争的悲惨后果,无数的士兵和官员被杀害,白骨弃野,无人收殓。 “貔貅数万直何用,月费空已逾千金。”诗人痛惜地表示,尽管有数万精兵,却无济于事,每月的军费空耗已超过千金。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庙堂不慎择人任事的哀叹,“呜呼庙堂不慎择,彼士龊龊何能任。”他呼吁当政者应该更加审慎地选择人才,否则那些平庸的人怎能胜任重要的职务呢? 整首诗以战争的惨痛教训为背景,深刻地揭示了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以及庙堂决策的审慎必要性。诗人的描绘生动细腻,情感真挚,使人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才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衡湘有寇未诛剪,杀气凛凛围江浔。
北兵居南匪便习,若以大舶乘高岑。
伧人操兵快如鹘,千百其旅巢深林。
超突溪崖出又伏,势变不易施戈镡。
能者张弓入城郭,连邑累镇遭驱侵。
群党争夸杀吏士,白骨弃野谁棺衾。
貔貅数万直何用,月费空已逾千金。
楚为贫乡乃其素,应此调发宁能禁。
捷如马援不得志,强曳两足登嵚崟乌蚁睢盱倚岩险,此虏难胜端非今。
较然大体著方册,唯用守长怀其心。
祝良张侨乃真选,李瑑道古徒为擒。
呜呼庙堂不慎择,彼士龊龊何能任。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贫乡

    读音:pín xiāng

    繁体字:貧鄉

    意思:(贫乡,贫乡)
    贫穷的地区。
      ▶汉·贾谊《新书•属远》:“夫淮南,窳民贫乡也。”

    解释:1.贫穷的地区。

  • 乃其

    读音:nǎi qí

    繁体字:乃其

    意思:于是;就。
      ▶《书•多方》:“我乃其大罚殛之。”
      ▶《国语•晋语一》:“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释君。”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其与乃同意,故又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