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通判国博中斋诗》 夜探群书味中理,鸡鸣而作还奉行。

夜探群书味中理,鸡鸣而作还奉行。

意思:晚上看一些书味中理,鸡叫便作回执行。

出自作者[宋]强至的《通判国博中斋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中”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中庸之道的推崇和追求。 首先,诗中强调了“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自然都以中为根本,而中则代表着平衡、和谐、公正。作者认为,古之圣贤之所以能够治理国家,就在于他们能够运用中道,政刑礼乐皆能保持平衡,因此万事平定。然而,在诗中,作者也描绘了现实中的种种偏颇,如礼制或俭陋或奢僭,乐制不专一或锵铿不足,这些都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然而,作者对“中”的追求并未因此而动摇。他坚信,如果能够尽力去挽救这种局面,大力推行中道,那么政治、礼制、乐制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纠正。他以“中”为准则,大书“中”字作为斋名,认为“中”的道理体现在六经之中,是尚书中的皇极,也是春秋王道权衡,更是易之爻二五之贵,诗无邪义,子思著篇,王通命说等中的精髓。 在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他无论在何处、何时,都以中为准则,无论面对万事万物都能保持中正不偏。他甚至在宾客来访时与之共享欢乐,也会唱出和谐的歌曲。这都体现了他的中道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中庸之道的深深敬仰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偏颇和混乱,以及作者对此的深深忧虑。然而,他坚信只有坚持中道,才能使万事万物都保持平衡和和谐。这首诗充满了对中道的热情追求和对社会公正的深深关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
古之圣贤一用中,政刑礼乐万事平。
於戏后世中道丧,政分宽猛刑重轻。
礼非俭陋则奢僭,乐不专一须锵铿。
其间万事亦颇僻,或过不及谁与绳。
今公奋然力追救,大署中字为斋名。
谓中之迹不可见,粲焉其道存六经。
尚书洪范有皇极,春秋王道为权衡。
在易之爻贵二五,于诗无邪义甚明。
子思著篇究根柢,王通命说垂仪刑。
夜探群书味中理,鸡鸣而作还奉行。
出处语默皆时中,措诸万事无侧倾。
有时宾至相与乐,咏歌亦作中和声
作者介绍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庆历六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

关键词解释

  • 群书

    读音:qún shū

    繁体字:群書

    造句:

  • 鸡鸣

    读音:jī míng

    繁体字:雞鳴

    英语:crow

    意思:(鸡鸣,鸡鸣)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
      ▶《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宋·

  • 奉行

    读音:fèng xíng

    繁体字:奉行

    短语:遵行 推广 普及

    英语:to pursue (a course, a policy)

    意思:
     1.遵照实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