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宿芦中月,人归草际烟。
意思:雁在芦苇中月,人把草际烟。
出自作者[明]徐贲的《兵后过?亭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亭西去远,一过一凄然》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战争影响的诗,通过对亭子西边远去的景象、夜晚的芦苇、归家的人群、渔民和战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战争的痛心。
首联“?亭西去远,一过一凄然”,?亭是一个标志性地点,可能是一个军事或行政设施,对诗人来说具有特殊的记忆或情感。他经过?亭,向西边远去,景色逐渐荒凉,每次经过都感到凄凉。这种凄凉感可能源于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也可能源于对战争和变迁的感慨。
颔联“雁宿芦中月,人归草际烟”,诗人用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大雁在芦苇中寻找栖息地,人们在草地间归家,但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和战乱的影响。月光洒在芦苇上,草地上弥漫着烟雾,这些景象都带有凄凉和孤寂的氛围。
颈联“渔家多近水,戎垒半侵田”,诗人转向了对渔民和战场的描绘。近水的渔家可能是战争影响下的产物,而战场的痕迹则可能暗示着战争的频繁和残酷。这两句诗进一步强化了战争对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尾联“尚喜余民在,停舟问昔年”,尽管环境凄凉,但诗人仍然感到欣慰,因为还有百姓幸存下来。他停船,询问过去的事情,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战争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战争的痛心。诗中的细节描绘和情感表达都非常出色,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