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意思:一年要认识吴姬面,蜡烛三更回答这花。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是一首描绘诗人从北方来到南方,醉眼朦胧中欣赏参月斜挂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南方吴姬面和花的喜爱之情。
首句“北客南来岂是家”,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从北方来到南方,不再是自己的故乡,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这句诗为读者展现出诗人对南方的新奇和好奇,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新环境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醉看参月半横斜”,诗人醉眼朦胧中看到参月斜挂,半照在花枝之上,景色优美,令人陶醉。这句诗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已经沉醉在这样的景色之中。
“他年欲识吴姬面”,诗人对南方吴姬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达了他对南方女性的喜爱和向往。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南方文化的向往,也透露出他对新环境的接纳和融入。
“秉烛三更对此花”,诗人想象着在三更半夜,手握蜡烛,欣赏这美丽的花,表达了他对花的喜爱之情。这句诗将花与时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深沉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从北方来到南方,醉眼朦胧中欣赏参月斜挂的美景,表达了他对南方吴姬面和花的喜爱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新环境的接纳和探索精神,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 劝君秉烛须秉烛,七十光阴能几回?-- 出自《漫成五首》作者:[元]杨维桢
- 秉烛须游。-- 出自《减字木兰花·晓云舒瑞》作者:[宋]阮阅
- 夜夜当秉烛。-- 出自《古风其二十三》作者:[唐]李白
- 南园秉烛。-- 出自《瑞鹤仙·柳风清昼溽》作者:[宋]毛并
- 夜阑更秉烛。-- 出自《谒金门·清汉曲》作者:[宋]袁去华
- 对此融心神。-- 出自《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作者:[唐]杜甫
- 对此令人肠断。-- 出自《调笑令·柳岸》作者:[宋]秦观
- 对此孤明月。-- 出自《八咏诗 夕行闻夜鹤》作者:[南北朝]沈约
- 对此洛阳才。-- 出自《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 归心对此。-- 出自《齐天乐·晚云知有关山念》作者:[宋]高观国
- 他年蓬-- 出自《赠江西周大夫(一作赠周太史)》作者:[唐]陈陶
- 他年约。-- 出自《点绛唇·满路梅花》作者:[宋]吕胜己
- 笑言他年翁-- 出自《和顾仲瑛金粟冢燕集》作者:[元]谢应芳
-
他年京国酒。-- 出自《菩萨蛮·玉笙不受朱唇暖》作者:[宋]苏轼
- 图画看他年。-- 出自《太常引 为东原范尊师寿。范新得曹夫人,所》作者:[元]元好问
- 他年一携手。-- 出自《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作者:[唐]李白
- 他年且力耕。-- 出自《农家》作者:[宋]陆游
- 图画他年觑。-- 出自《惜分飞·山水光中清无暑》作者:[宋]晁补之
- 欲识天真。-- 出自《减字木兰花·尘心起处》作者:[元]谭处端
- 欲识三山路。-- 出自《神仙篇》作者:[南北朝]张正见
- 亦欲识诸孤。-- 出自《过秀城哭叶俯倅》作者:[宋]卫宗武
- 欲识普贤真实际。-- 出自《渔家傲·高绊袈裟挑纸帔》作者:[宋]吕渭老
- 欲识赵州,八十行脚。-- 出自《赵州和尚赞》作者:[宋]释智遇
- 欲识味中犹有味。-- 出自《清平乐·开心暖胃》作者:[宋]杨无咎
- 吴姬劝酒。-- 出自《减字木兰花·天台狂客》作者:[宋]戴复古
- 仿佛吴姬。-- 出自《减字木兰花·天然标格》作者:[宋]胡平仲
- 吴姬赵娃。-- 出自《望月婆罗门引 雪夜宴长沙班良辅家,时为湖》作者:[元]许有壬
- 吴姬赵娃。-- 出自《望月婆罗门引 雪夜宴长沙班良辅家,时为湖》作者:[元]许有壬
-
吴姬唱,燕姬舞。-- 出自《满江红·云暗山昏》作者:[宋]黄机
- 吴姬先齿寒。-- 出自《菩萨蛮·一声羌管吹呜咽》作者:[宋]孙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