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桐花》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意思:气候一参差不齐,荣枯就乖刺。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桐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巴峡的特殊气候现象,并从中引出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类适应环境的深入思考。 首句“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诗人以清明时节桐树开花描述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勃勃生机。而诗中的“有常候”则暗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在巴峡这样的地方,人们可能会认为桐花应该是在春季才开放的,但在这里,桐花却在十月盛开,这无疑是一个奇特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他认为这不是物理的变化,而是土地的适宜性不同。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独特的气候和物产,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特性。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这里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现象,即地气有时会逆转其原本的性质,带来反常的寒暄(即极热与极寒)天气,这是天时的无常和无法预测。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这是诗人对所有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草木也能保持其本色,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生命的真谛。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这里的“参差”和“乖剌”是诗人的巧妙用词,形象地描绘了气候的多样性,使得草木的荣枯也变得错综复杂。 最后,“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进一步强调了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命的适应性。这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尊重并适应不同的环境,顺应自然规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巴峡的特殊气候现象,并从中引出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类适应环境的深入思考。诗人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十分出色,使得这首诗既有深度又富有趣味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
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参差

    读音:cēn cī

    繁体字:參差

    英语:irregular

    意思:(参差,参差)

     1.不齐貌。
      ▶《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汉·张衡《西京

  • 风候

    读音:fēng hòu

    繁体字:風候

    意思:(风候,风候)

     1.风物气候,亦偏指气候。
      ▶唐·王勃《春思赋》:“蜀川风候隔秦川,今年节物异常年。”
      ▶唐·白居易《与微之书》:“江州风候稍凉,

  • 乖剌

    读音:guāi là

    繁体字:乖剌

    意思:
     1.违忤;不和谐。
      ▶《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憷而耄思。”
      ▶洪兴祖补注:“剌,戾也。”
      ▶《汉书•刘向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