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
意思:知道叫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多清。
出自作者[唐]戎昱的《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作者在月夜西楼欣赏明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描绘了作者在江边的西楼上,看到一轮明月如同挂在城头的明月,深情脉脉,悠悠荡漾。作者倚着栏杆,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月色。这里的“似江城”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身处江边,周围环境幽静,为月亮的出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万里此情同皎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之情。这里的“万里”二字,不仅指月亮照耀的范围广阔,也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敬仰之情超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而“此情同皎洁”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纯洁和明亮,与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之情相呼应。
“初惊桂子从天落,”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看到月亮时,惊讶于月亮的明亮和美丽,仿佛桂子从天而落。这里的“初惊”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明月的意外之喜,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转折做了铺垫。
“稍误芦花带雪平,”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欣赏明月时,也注意到周围的景色。他发现芦花在月光的映照下,似乎带上了雪白的光华。这里的“稍误”二字,既表现了芦花与雪的相似之处,也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欣赏之情。
最后两句“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之情。他想象着玉人临水而照,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水面上,光彩照人,令人怜爱。这里的“知称”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赞美之情,而“可怜光彩有馀清”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美丽和纯洁。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明月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相关句子
-
玉人飞阁上。-- 出自《菩萨蛮·炉烟微度流苏帐》作者:[宋]贺铸
- 玉人去。-- 出自《扫花游/扫地游》作者:[宋]杨无咎
- 相伴玉人春梦。-- 出自《西江月·零落不因春雨》作者:[宋]曹希蕴
- 不见玉人清晓。-- 出自《如梦令·不见玉人清晓》作者:[宋]李祁
- 玉人何在。-- 出自《点绛唇 墨本水仙 读画斋丛书本元草堂诗》作者:[元]滕宾
- 玉人凉。-- 出自《长相思·玉尊凉》作者:[宋]刘光祖
-
玉人何处。-- 出自《减字木兰花·西楼明月》作者:[宋]魏夫人
- 车中见玉人。-- 出自《上元夜效小庾体》作者:[唐]陈子昂
- 玉人还伫立。-- 出自《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作者:[宋]辛弃疾
- 玉人来止。-- 出自《减字木兰花·玉人来止》作者:[宋]沈瀛
- 临水幽香缥缈。-- 出自《谒金门·春太早》作者:[宋]朱雍
- 登山临水。-- 出自《喜迁莺 词综卷二十六案花草粹编卷十一,依》作者:[元]王特起
- 临水整乌纱。-- 出自《浪淘沙·岸柳可藏鸦》作者:[宋]吴琚
- 宛然临水开时。-- 出自《清平乐 李仁山槛中蟠桃梅 案此下原附李杜山》作者:[元]白朴
- 临水驿。-- 出自《相思引 送范殿临赴黄岗》作者:[宋]贺铸
- 临水驿。-- 出自《相思引 送范殿临赴黄岗》作者:[宋]贺铸
- 此时临水叹。-- 出自《秋日游昆明池诗》作者:[隋]江总
- 山临水。-- 出自《摸鱼儿·甚山灵》作者:[宋]张继先
- 临水窗儿。-- 出自《南乡子·临水窗儿》作者:[宋]向滈
- 看花临水。-- 出自《上林春/一落萦》作者:[宋]晁端礼
- 朝见亦光彩,暮见亦光彩。-- 出自《伤彩饰》作者:[唐]苏拯
- 光彩照前厅。-- 出自《木兰花慢 寿砀山蒋令》作者:[元]王旭
- 上天垂光彩。-- 出自《芙蓉池作诗》作者:[魏晋]曹丕
- 光彩破黄昏。-- 出自《巫山一段云·云散金风劲》作者:[元]姬翼
- 参差照光彩。-- 出自《天安寺疏圃堂诗》作者:[南北朝]萧衍
- 真如光彩。-- 出自《万年春 咏李实庵名静乐》作者:[元]马钰
- 光彩满长安。-- 出自《武陵春·银浦流云初度月》作者:[宋]毛滂
- 转生光彩。-- 出自《侍香金童·大道修持》作者:[元]王哲
- 日月同光彩。-- 出自《一枝花·玉壶金世界》作者:[元]刘志渊
- 学子尚知称述作,君王宁不念谋猷。-- 出自《寄赠汤司谏二首》作者:[宋]赵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