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鉴止亭》 世人竟驰骛,方寸不得宁。

世人竟驰骛,方寸不得宁。

意思:世上的人竟然驰骋,方寸不得安宁。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鉴止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醒,对世人的庸俗生活进行了批评。 首句“扬波欲澄浊,孰若波暂停。”描绘了试图平静内心,但浊流滚滚,难以平静的情景。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无奈。然而,他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孰若波暂停。”暂停的波纹可以澄清浊流,暗示着内心的平静可以对抗外界的纷扰。 “止波浊自澄,万象无逃形。”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清醒的重要性。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可以使得万象无遁形,即所有的事物都无法掩盖或逃避内心的感知。 “世人竟驰骛,方寸不得宁。”这两句诗描绘了世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为了追求名利而奔波,内心不得安宁。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和不满。 “投閒幸一来,先生常独醒。”诗人以投闲(即暂时离开喧嚣,享受片刻的宁静)为乐,表达了对清醒和独醒的追求。这里的“先生”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指那些能够保持清醒、不为世俗所动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内心平静的重要性,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清醒和独醒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喧嚣的世界中显得尤为珍贵。诗人的这种态度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纷扰时,应该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扬波欲澄浊,孰若波暂停。
止波浊自澄,万象无逃形。
世人竟驰骛,方寸不得宁。
投閒幸一来,先生常独醒。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方寸

    读音:fāng cùn

    繁体字:方寸

    短语:肺腑 心 心神 寸心 心田 良心 胸 衷 心地 心里 心肠 心目 私心 心房 心弦 心迹 心头 内心 中心 心灵 心曲

    英语:he

  • 世人

    读音:shì rén

    繁体字:世人

    英语:(common) people

    意思:
     1.世间的人;一般的人。
      ▶《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 不得

    读音:bù dé

    繁体字:不得

    英语:must not

    意思:
     1.不能得到;得不到。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汉·晁错《论贵粟疏》:“夫腹飢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