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竟驰骛,方寸不得宁。
意思:世上的人竟然驰骋,方寸不得安宁。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鉴止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醒,对世人的庸俗生活进行了批评。
首句“扬波欲澄浊,孰若波暂停。”描绘了试图平静内心,但浊流滚滚,难以平静的情景。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无奈。然而,他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孰若波暂停。”暂停的波纹可以澄清浊流,暗示着内心的平静可以对抗外界的纷扰。
“止波浊自澄,万象无逃形。”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清醒的重要性。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可以使得万象无遁形,即所有的事物都无法掩盖或逃避内心的感知。
“世人竟驰骛,方寸不得宁。”这两句诗描绘了世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为了追求名利而奔波,内心不得安宁。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和不满。
“投閒幸一来,先生常独醒。”诗人以投闲(即暂时离开喧嚣,享受片刻的宁静)为乐,表达了对清醒和独醒的追求。这里的“先生”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指那些能够保持清醒、不为世俗所动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内心平静的重要性,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清醒和独醒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喧嚣的世界中显得尤为珍贵。诗人的这种态度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纷扰时,应该学会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