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孙侔鴈荡二首》 葛巾蜡屐未能著,空羡青苍重复重。

葛巾蜡屐未能著,空羡青苍重复重。

意思:葛巾蜡屐不能穿,空羡青苍重又重。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孙侔鴈荡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雁荡高高路莫通,衔芦秋翼入云峰》是一首描绘雁荡山的美丽景色的诗,表达了诗人对雁荡山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首联“雁荡高高路莫通,衔芦秋翼入云峰。”诗人用“雁荡高高”来形容雁荡山的雄伟高耸,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峰的敬畏之情。而“路莫通”则表达了诗人对山路的险峻和艰难的无奈之情。颔联“山头水阔不见影,岩下沙平时有踪。”则描绘了雁荡山的水景,水阔山高,水影山踪都难以看到,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感觉。 颈联“千仞柱天何敛闪,万工挥笔漫轻浓。”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将雁荡山比作“千仞柱天”,表达了它的高大和雄伟;而“万工挥笔漫轻浓”则表达了雁荡山的美丽和变化多端,如同画家挥洒笔墨一般。 尾联“葛巾蜡屐未能著,空羡青苍重复重。”表达了诗人未能亲临雁荡山,只能羡慕青苍重复的重峦叠嶂的遗憾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雁荡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险峻山路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比喻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鴈荡高高路莫通,衔芦秋翼入云峰。
山头水阔不见影,岩下沙平时有踪。
千仞柱天何敛闪,万工挥笔漫轻浓。
葛巾蜡屐未能著,空羡青苍重复重。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青苍

    读音:qīng cāng

    繁体字:青蒼

    意思:(青苍,青苍)

     1.深青色。常用以形容树色、山色、天色、水色等。
      ▶唐·刘慎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诗:“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清·吴敏

  • 葛巾

    读音:gé jīn

    繁体字:葛巾

    英语:ko-hemp cloth scarf

    意思:用葛布制成的头巾。
      ▶《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

  • 未能

    读音:拼音:wèi néng 五笔:fice

    未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
  • 蜡屐

    读音:là jī

    繁体字:蠟屐

    意思:(蜡屐,蜡屐)

     1.以蜡涂木屐。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阮(阮孚),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后因以“蜡屐”指悠闲、无所

  • 复重

    读音:fù zhòng

    繁体字:復重

    意思:(参见复重,复重)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