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伏龙寺》 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空锁伏龙矶。

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空锁伏龙矶。

意思:衰草还迷游鹿一直,秋云空锁伏龙矶。

出自作者[明]戚继光的《伏龙寺》

全文创作背景

**《伏龙寺》是明朝将领、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创作的一组诗歌**。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 1. 伏龙寺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说:伏龙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又称卧龙寺,相传为晋时心庵和尚初建。明朝正德年间,心庵和尚的徒弟可明禅师重建,规模渐大。传说中,这里曾有恶龙为患,后被制服,故取名为“伏龙”。 2. 戚继光的军旅生涯与文学情感:戚继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反映军旅生活、自然风光以及个人情感。《伏龙寺》的创作很可能源于他在四川地区的军旅经历,以及对当地风景和传说的感触。 综上所述,《伏龙寺》的创作背景是伏龙寺的地理环境、历史传说与戚继光的军旅生涯和文学情感的结合。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询相关书籍或询问专业人士。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梵宇萧条隐翠微,丹枫白石静双扉。
曾于山下挥长戟,重向尊前醉落晖。
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空锁伏龙矶。
遥看沧海舒孤啸,百尺仙桥一振衣。
作者介绍 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关键词解释

  • 伏龙

    读音:fú lóng

    繁体字:伏龍

    意思:(伏龙,伏龙)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朱熹《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伏龙凤雏”。
     
     2.指

  • 衰草

    读音:shuāi cǎo

    繁体字:衰草

    意思:枯草。
      ▶南朝·梁·沈约《岁暮愍衰草》诗:“愍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迳中,寒荄不可识。”
      ▶宋·陆游《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