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伏龙寺》

梵宇萧条隐翠微,丹枫白石静双扉。
曾于山下挥长戟,重向尊前醉落晖。
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空锁伏龙矶。
遥看沧海舒孤啸,百尺仙桥一振衣。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故事的诗,它表现了作者在萧瑟的秋日里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悟。 首句“梵宇萧条隐翠微”,描绘了寺庙在翠微中的隐约景象,显得萧条而宁静。这为读者设置了一个静谧的背景,为后续的描述做了铺垫。 “丹枫白石静双扉”进一步描绘了秋日山间的景象,红叶和白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出。这给人一种清冷而悠远的感受。 “曾于山下挥长戟,重向尊前醉落晖。” 这两句诗可能是在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有人曾在山下挥舞长戟,后来又在酒宴前醉倒在落日余晖中。这可能暗示着英雄的落幕,或者是对过去的回忆。 “衰草尚迷游鹿径,秋云空锁伏龙矶。” 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衰败的草地上迷漫着鹿的足迹,秋云高悬,空锁着曾经的伏龙矶。这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的怀念,或者是对未来的期待。 “遥看沧海舒孤啸,百尺仙桥一振衣。” 结尾两句描绘了作者在远处对着大海放声呼啸,然后振衣而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这种情感通过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伏龙寺》是明朝将领、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创作的一组诗歌**。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 1. 伏龙寺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说:伏龙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又称卧龙寺,相传为晋时心庵和尚初建。明朝正德年间,心庵和尚的徒弟可明禅师重建,规模渐大。传说中,这里曾有恶龙为患,后被制服,故取名为“伏龙”。 2. 戚继光的军旅生涯与文学情感:戚继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反映军旅生活、自然风光以及个人情感。《伏龙寺》的创作很可能源于他在四川地区的军旅经历,以及对当地风景和传说的感触。 综上所述,《伏龙寺》的创作背景是伏龙寺的地理环境、历史传说与戚继光的军旅生涯和文学情感的结合。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询相关书籍或询问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1
    [清]
    万木乱参天,孤峰对铁船。
    客因看画至,寺以伏龙传。
    宝笈悲前代,薄团坐小年。
    松花吹不定,半落讲堂边。
  • 2
    [宋]
    乱山倚伏龙蛇蟠,苍藤古木门径寒。
    蕊宫潭潭列万础,碧楼朱户参云端。
    吾闻上界足官府,谪下名山作仙侣。
    我来寻仙访泉石,落日浮云随杖屦。
    道士邓君吾故人,汲泉煮茗慰酸辛。
    笑谈未厌樵柯烂,回首人间五百春。
  • 3
    [宋]
    闻掀髯、岭头长啸,梅花一夜香吐。正看鸣凤朝阳影,何事惊鸿翩举。来又去。但赢得、儿童拍手笑无据。人间何处。有九曲栽芹,一峰横砚,江上听春雨。功名事,不信朝鳞暮羽。九关虎豹如许。午桥见有闲风月,正自不妨嘉趣。君记取。人尽道、东山安石难留住。伏龙三顾。待报了君恩,勋铭彝鼎,归作子期侣。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