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拟古(五首)》 披衣茅檐下,稍觉四体舒。

披衣茅檐下,稍觉四体舒。

意思:披上衣服茅屋檐下,渐渐觉得四肢舒展。

出自作者[明]童冀的《拟古(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故乡的怀旧之诗,表达了对过去生活过的故乡的深深怀念。诗中描绘了日出月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从茅檐下起床的日常生活,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 首句“月落窗牖白,日出东南隅。”描绘了日夜交替的景象,月亮落下,天色渐明,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流转。而“日出东南隅”则描绘了早晨的阳光从东南方升起,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为故乡通常在东南方向。 “披衣茅檐下,稍觉四体舒。”描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起床后披上衣服,在茅檐下活动,感到身体舒适。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乡村生活的怀念,那种简单而舒适的生活方式让他感到满足。 “故山邈千里,永念先人庐。”诗人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山水、故居、亲人等都难以忘怀。 “晨夕庇风雨,少小之所居。”进一步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早晨和晚上都可以在故乡庇护下度过,这是诗人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别去逾十年,岂但园田芜。”诗人离开故乡已经超过十年,不仅田园荒芜,连记忆也变得模糊。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齿发日衰暮,天意谅何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年老回乡无望的无奈和感慨,时光流逝,年岁已高,而天意如何呢?这既是对命运的无奈,也是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伤的怀旧之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日常生活、故乡的回忆和思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诗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命运无奈的感慨,让人深感人生的短暂和故乡的珍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落窗牖白,日出东南隅。
披衣茅檐下,稍觉四体舒。
故山邈千里,永念先人庐。
晨夕庇风雨,少小之所居。
别去逾十年,岂但园田芜。
齿发日衰暮,天意谅何如。
¤

关键词解释

  • 茅檐

    读音:máo yán

    繁体字:茅檐

    英语:thatched cottage

    意思:
     茅屋。
    ▶宋辛弃疾《清平乐》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宋刘克庄《田舍即事》诗之七:“生

  • 四体

    读音:sì tǐ

    繁体字:四體

    英语:tetrasome

    意思:(四体,四体)

     1.四肢。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

  • 披衣

    读音:pī yī

    繁体字:披衣

    英语:to throw on clothes

    意思: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韦

  • 下稍

    读音:xià shāo

    繁体字:下稍

    意思:同“下梢”。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摺:“我只怕大恩人没下稍。”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没下稍的狗畜生,不知死在那里了,再休题起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