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寺》 山路荒凉出小亭,土墙斑驳带枯藤。

山路荒凉出小亭,土墙斑驳带枯藤。

意思:山路荒凉到小亭,泥土墙斑驳着枯藤。

出自作者[宋]高翥的《古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路荒凉出小亭》是一首描绘山中小景的优美诗篇。诗中通过对荒凉山路、土墙斑驳、古殿佛像、禅房僧人等景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林古刹的深深感慨和对历史的缅怀。 首句“山路荒凉出小亭,土墙斑驳带枯藤。”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荒凉的山路上,突然看到一座小亭子的情景。小亭周围是斑驳的土墙,带着枯萎的藤蔓,给人一种古老而荒凉的感觉。 “欹斜古殿三尊佛,黯澹寒篝一点镫。”描绘了古殿中的佛像倾斜,只有三尊,周围是黯淡的篝火。这里的“欹斜”和“黯澹”进一步强调了古刹的破败和寂寥。 “碣石半磨天宝字,禅房空老政和僧。”这两句描绘了历史的痕迹:半磨的碣石上刻着天宝年间的字迹,曾经的禅房里空无一人,只有政和年间的僧人在这里度过他们的余生。 最后两句“头陀礼拜迎人说,门外浮屠欠两层。”描绘了一个特别的场景:一个头陀(苦行僧)正在向人礼拜,门外的佛塔似乎少了两层。这两句不仅增加了诗的神秘感,也进一步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小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恰当的词汇,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路荒凉出小亭,土墙斑驳带枯藤。
欹斜古殿三尊佛,黯澹寒篝一点镫。
碣石半磨天宝字,禅房空老政和僧。
头陀礼拜迎人说,门外浮屠欠两层。
作者介绍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关键词解释

  • 土墙

    读音:tǔ qiáng

    繁体字:土墻

    造句:

  • 斑驳

    读音:bān bó

    繁体字:斑駁

    英语:mottled

    意思:(斑驳,斑驳)
    亦作“斑駮”。
     
     1.色彩错杂貌。
      ▶南朝·梁·江淹《青苔赋》:“遂能崎屈上生,斑驳下

  • 山路

    读音:shān lù

    繁体字:山路

    造句:

  • 荒凉

    读音:huāng liáng

    繁体字:荒涼

    短语:

    英语:desolate

    意思:(荒凉,荒凉)

     1.南朝·梁·沈约《齐明帝哀策文》:“经原野之荒凉,属西成

  • 枯藤

    读音:kū téng

    繁体字:枯藤

    意思:
     1.枯老的藤蔓。
      ▶宋·梅尧臣《琅玡溪》诗:“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溅溅石间乱。”
      ▶元·马致远《天凈沙》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