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阳》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意思:难道有白色的衣服来敲门声,一个从乌帽从倾斜。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重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节物惊心两鬓华》是一首描绘诗人晚年生活的诗,通过对季节变化、环境荒芜、无人来访等寻常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首联“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诗人以季节的变换和环境的荒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叹时光飞逝,两鬓已经斑白。他漫步在花园(或菜园)周围,但见菊花丛生,却尚未开花。这里用“东篱”这个典故,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也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空绕”和“未开花”都表达了诗人的失望和无奈。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上已经走了很久,但现在已经退休,远离了尘世。这里的“百年将半”暗示了诗人已经接近生命的尾声,“五亩就荒”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荒芜的担忧。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没有客人的来访,只有乌帽遮头,欹斜不正。这里用“白衣”和“乌帽”两个意象,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和高尚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最后,“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独坐”和“空搔首”都是形容诗人的孤独和焦虑,“门柳萧萧”则描绘了周围环境的萧瑟,“噪暮鸦”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芜和诗人的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剥啄

    读音:bāo zhuó

    繁体字:剝啄

    英语:tap (on a door or window)

    意思:(剥啄,剥啄)
    I

     1.象声词。敲门或下棋声。
       ▶宋·苏轼《

  • 白衣

    读音:bái yī

    繁体字:白衣

    英语:white

    意思:
     1.白色衣服。
      ▶《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
      ▶《旧唐书

  • 欹斜

    读音:qī xié

    繁体字:欹斜

    意思:歪斜不正。
      ▶汉·陆贾《新语•怀虑》:“管仲相桓公,诎节事君,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正其国如制天下。”
      ▶唐·高适《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