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谒金门·风丝袅》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意思: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晨。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谒金门·风丝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首先,诗中的“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早晨,微风轻拂,水天一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则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景象,湿云散去,天空变得清澈,雨后的草地也显得生机勃勃。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早晨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作者的心情也随着早晨的到来而变得轻松和愉悦。 “梦里轻螺谁扫”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梦中的情感,也许是思念,也许是期待,但无论是什么,都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帘外落花红小”这句诗描绘了窗外的景象,落花轻轻飘落,小而红,给人一种凄美而清新的感觉。这也许是在暗示作者的情感也像落花一样飘落,但同时也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梦中的思念到醒来的寂寥,情感变得寂静而深沉。作者不知道该把愁绪寄到哪里去,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思考。它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作者情感的表达,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而又深沉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
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清晓

    读音:qīng xiǎo

    繁体字:清曉

    英语:early morning

    意思:(清晓,清晓)
    天刚亮时。
      ▶唐·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诗:“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

  • 碧天

    读音:bì tiān

    繁体字:碧天

    意思:青天;蓝色的天空。
      ▶晋·王羲之《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唐·薛用弱《集异记•蔡少霞》:“碧天虚旷,瑞日瞳眬。”
      ▶前蜀·毛文锡《巫山一段

  • 风丝

    读音:fēng sī

    繁体字:風絲

    意思:(风丝,风丝)
    指微风。
      ▶唐·雍陶《天津桥望春》诗:“津桥春水浸红霜,烟柳风丝拂岸斜。”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咏春雨》词:“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

  • 天清

    读音:tiān qīng

    繁体字:天清

    意思:天气清朗。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天清,晏然无云。”
      ▶唐·韩愈《明水赋》:“夜寂天清,烟消气明。”

    解释:1.天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